中共三月十四日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說兩岸不可能和平統一,即跨海攻台。三月二十八日,台灣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就破天荒率代表團往大陸去。
江丙坤先到廣州黃花岡,憑弔七十二烈士陵;再到南京紫金山,向中山陵致祭。中共隆重歡迎,由政協主席賈慶林代表胡錦濤接見,難怪江丙坤滿心歡喜,自稱這是「破冰之旅」。同行的國民黨史館主任邵銘煌更說,要展開第三次國共合作。
明末清初,我國名士顧炎武眼看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憤滿清殘暴,終身不與朝廷交往。《清史稿》說他迢迢千里,「四謁孝陵(江蘇應天明太祖陵寢),六謁思陵(北京明思宗陵寢)」。這十謁明陵沒有高官接待,但顧炎武哭聲遍聞九州。
現在,江丙坤目的是謁陵還是聯絡中共,他自己說得很清楚。破冰之旅不是謁陵之旅。他眼看十年文革,八九屠城,卻無動於中。黃花岡陵只是台灣國民黨的聯共踏腳石。顧炎武做夢都不會這樣子褻瀆明陵。
顧炎武名重天下,滿清多次遣人籠絡,招他為官。他一口拒絕,說寧願自殺:「刀繩俱在,無速我死。」(《碑傳集》卷一三○)這正是黃花岡七十二士推翻滿清的精神,也是蔣介石當年和中共誓不兩立的精神。但這精神台灣國民黨不會明白。江丙坤對賈慶林說了一聲「貴國」之後,才發覺自己失言。他早已自外於中國,更自外於十二億中國人。
台灣國民黨失去政權多年,現在顯然希望聯合中共,反制民進黨。但和中共談判,結果會怎樣,遠者有一九四九年前國共和談為鑑,近者有香港《基本法》為鑑。中共歷來談判,用的是一條方程式:重武輕諾。所以美國國防部前助理部長李潔明說,和中共談判,「別忘了帶一根粗棍」。
不是看見太平洋彼岸那根粗棍,中共哪裏會這樣一忍五十五年,「終不放棄和平統一」。他們一貫的政績,隨時都可以加上台北百日,寶島十屠,哪裏要訂立甚麼《反分裂法》。
南唐文士徐鉉曾代表南唐國主李煜向宋太祖求和,說「李煜無罪,陛下師出無名……李煜如子,陛下如父」。太祖笑道:「既是父子,安得兩處吃飯?」這就是強弱懸殊的談判(《談淵》)。
當然,舊中國君主和中共是不能相比的。宋太祖征太原,途經潞州麻衣和尚院,到佛前禱告說:「此只以弔伐(弔民伐罪)為意,誓不殺一人。」後來遣曹彬攻南唐金陵,又鄭重告誡:「城陷之日,慎毋殺戮。」(《事實類苑》卷一)
中共沒有宋太祖民胞物與的懷抱,江丙坤也不代表台灣百姓。然則所謂第三次國共合作,除了對中共和台灣國民黨有利,只可以說明一件事:國民黨史館已經撕毀蔣介石歷年告全國同胞書。「恢復大陸同胞之人權與自由,是我們全國人民意願」的宣言,隨着蔣介石一去不回了。台灣百姓選擇民進黨執政,看來不一定是支持台獨。中國古人說:「兩害相較,取其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