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就落後及貧窮國家撇債方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昨日透露,正考慮通過市場沽售黃金來支付該組織所應佔部份。其實在約110億(美元.下同)寬免貧窮國償還債務組合中,國基會佔去大部份,其餘由世銀或其他金融組織負責,故主要還看國基會的態度和動向。
國基會目前持有約3200噸黃金,市值約為423億,但因為多年來沒有重新估值,所以在帳面上僅值90億而已,根據其發言人估計,只要沽出持有量的14%至16%,即1500至1700萬盎斯左右,便可獲得超過70億,足以應付為窮國撇債。然則要仔細考慮的,是如何在市場上有秩序地沽出,以免影響市場正常運作和打擊黃金生產商。筆者認為,這只是每次的數量和時間問題,根本不必擔心,何況另一份由國基會財務部門發表的報告指,若該組織決定沽金,有部份會員國央行會減少沽售量,以抵銷市場壓力云云。
過往黃金是對沖通脹和央行作為儲備的重要商品,自從美元成為主要儲備貨幣後,黃金一沉二十載,蝕倉租兼無息收,價格波動又如一潭死水,故一眾央行紛紛減持黃金,多購入聯邦債券,就算息率形同「雞肋」,倒也好過無或負,直至4年前,油組坐低傾掂數,美元開始由強轉弱,金價才冉冉上升,從低位計,升幅超過七成(當時本欄也有建議「儲」黃金以保值),若以港元或美元折算,不失為一好投資。
目前利率上升,美元轉強,油價回軟,金價亦跟隨滑落,若相信加息周期未完結前,美元還有上升空間,加上國基會沽金,短期金價必受壓,長期則作別論。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