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或外洩 須定期清除軟件<br>電腦間諜軟件事故增

個人資料或外洩 須定期清除軟件
電腦間諜軟件事故增

【本報訊】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發現,近月涉及間諜軟件的電腦事故有上升趨勢,今年首兩個月便接獲近九十宗個案,該中心警告,不法分子可利用病毒透過該類軟件偷取電腦內的資料,市民須定期清除有關軟件,防止電腦被入侵。 記者:謝明明

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經理古煒德昨於記者會上指出,該中心今年首兩個月接獲的三百一十宗電腦事故個案中,涉及間諜軟件的個案達八十九宗,佔兩成九,僅次於病毒入侵個案(見表),主要令電腦壞機,無法正常運作。
他指出,上述間諜軟件本身屬合法軟件,一般會附設於免費下載的互聯網頁內,當市民下載有關網頁內容時,例如歌曲或電影,會被要求下載該類軟件,供網絡商分析用戶使用電腦的習慣,以作推廣宣傳用途。

下載時要了解條款
他說,由於該類軟件可以分析電腦資料數據,例如可從信用卡的號碼分析持卡者的帳戶資料,不法分子可利用病毒透過該類軟件入侵電腦,從中偷取電腦內的資料,包括用戶網上銀行的個人資料及密碼,竊取用戶的銀行存款,在外國便曾發生過該類罪案。
古煒德說,去年一項海外調查發現,遭受間諜軟件入侵的電腦,平均每部電腦損失三百美元(約二千三百四十港元),雖然本港暫未發生同類事件,但他提醒市民下載該類軟件時,要清楚了解有關條款,並應定期清除電腦內的間諜軟件,防止電腦被入侵。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科技罪案組署理高級警司林卓平於同一場合上表示,虛假網站罪案仍是警方最大挑戰,警方除加強與海外執法部門合作打擊外,並會向市民加強宣傳教育,防止他們受騙。
另外,該中心去年訪問三千間本地公司,發現一成七受訪公司電腦去年曾受襲,涉及三千四百多部電腦,損失八十五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