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公用事業被「染紅」

港公用事業被「染紅」

回歸後,中港貿易往還不斷,中資機構已漸漸滲透本港的航空、交通基建、電訊,以至電力等多個具戰略價值的行業。有學者認為,香港各公用事業「染紅」,已是大勢所趨,這或許也是中國政府的戰略性考慮。

仍未達控制性
本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的大股東是國務院直屬機構北京中信集團,中信泰富擁有港龍航空近三成股權,持國泰航空四分一股權,佔香港空運貨站一成權益。該集團還是東區及西區海底隧道的大股東。
電訊方面,中國網通集團今年一月入股盈科兩成股權。電力方面,中國電力投資集團近日也透過與本港財團合組中港電力進軍本地電力市場。
中資機構漸掌控本港各公用事業,對民生有一定影響。今年三月,東隧宣布大幅加價六成七惹來反響,中信更揚言有意收購由港府擁有的紅磡海底隧道。但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馬嶽認為,中資對本港各公用事業的持股量,現仍未達控制性的地步。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