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認股證這種衍生工具,首先要明白認股證市場的特性。認股證市場本身屬於一個「零和遊戲」(Zero-SumGame)的市場。
試想想打麻將之時,四位玩家之中假若有人贏錢,即代表四人之中必定有人輸錢;如果有人贏很多,亦即代表有人輸很多錢,而把所有玩家的輸贏加起來,總數會等於零。遊戲過程不能增加整體財富,只是把財富轉移。
打麻將之時,假若要「抽水」又如何?那麼玩家的贏面便會細了,而輸錢的機會相對增加。如果把打麻將當成遊戲耍樂,玩玩也無妨,把「抽水」的金額拿來吃飯,還可增進友誼,未嘗不可。但假若把麻將看成投資工具,把全副身家投入遊戲之中,似乎並不妥當。
認股證買賣與麻將一樣,同屬「零和遊戲」──有人贏錢,亦代表有人會輸錢,只不過參與的人數多很多。認股證發行人的身份,既可以是玩家之一,也可只是中介人,主要視乎有沒有作好對沖風險的部署。如已做足百分之百對沖活動,發行人只是中介人;假若做不好對沖活動,甚至坐盤與客戶對賭的話,發行人的身份便轉變成玩家。
散戶買賣認股證之時,要繳付佣金及其他買賣的交易費用,而這些交易費用就如麻將「抽水」,整個遊戲的贏面便會因此而降低。交易費用愈高,贏面便愈低,可幸的是大部份認股證買賣已豁免了印花稅,交易費用得以降低。部份發行商更推出免佣服務,使到「抽水」的費用大幅下降。
玩麻將的其中一個考慮,就是對手是甚麼人,有些人牌品不好,有些人會賴帳,這些都不是好的對手。同樣地,認股證買賣對手之一的發行人,質素也有高低。至於怎樣的認股證發行人才叫做好?下周續談。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