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藝術:加息周期不乏投資選擇

理財藝術:加息周期不乏投資選擇

在董建華政府改朝換代及年度預算案剛告落實之際,另一項消息又緊接着出籠:差不多所有本港銀行皆跟隨滙豐加息1/4厘,加息時間更走在美國聯儲局議息有結果之前。從宏觀角度而言,雖然環球經濟今年的增長幅度將較去年放緩,但估計美國仍會維持穩定的加息政策,甚至有機會加快調整利率步伐。

美國聯儲局最終在上月的會議中再加息1/4厘,與市場預期脗合。至於本港方面,銀行體系結餘本周已穿40億元水平,促使同業拆息高企不下,本港銀行進一步調高存款及最優惠利率的迫切性又見提高,難怪本港銀行紛紛搶閘,趕在美國議息有結果前調高息率。
另一項影響本港利率走勢的因素,便是憧憬人民幣升值的熱錢流向。國家領導人近日已表明,人民幣升值及放寬滙率機制必然會出其不意,調整時間絕不會在市場預期中。言論令大量資金撤出本港。金融管理局近日承接了大量港元沽盤,令銀行體系內的港元結餘不斷下降,顯示加息壓力愈來愈大。

加息幅度可承受
儘管港美已相繼加息,但基於現時港息仍然偏低,對本港的股票、物業等價格暫時不會有太大打擊。至今的加息幅度,相信本港仍能負擔,金管局及銀行業界亦已倡議逐步調升利率,每次1/4至1/2厘的加息步伐,應可避免經濟出現大幅震盪。
事實上,利率震盪可能會令社會付出很大的代價,並會影響金融體系的穩定。在高利率影響下,資產價格特別是金融資產價格,更可能會急速下跌,令銀行貸款的抵押品價值大減,而信貸及流動資金緊縮的情況,亦會引致企業倒閉。
幸而本港的儲蓄率高企,流動資金充裕,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更高達16%,較國際標準的8%高出1倍,承受經濟衝擊的能力相當高。
事實上,本港處於低息周期經已有一段長時間,目前港美息差仍有90至100點子距離,美息較港息為高,很容易誘發港元沽盤,令資金流出本港銀行體系,影響體系內的港元結餘。早前本港跟隨加息,某程度上確認了息口調升的方向,也消除了市場的不明朗因素。

2類產品可考慮
加息周期啟動,已是鐵一般的事實,投資者應如何決定投資取向呢?
其實在加息環境下,利率掛鈎產品是值得考慮的投資選擇,特別是如果相信美息仍會持續上調,現階段吸納與利息掛鈎的存款證,不論港元或外滙存款證均有投資價值。在全球經濟復甦之下,企業拖欠比率下降,公司信貸掛鈎存款證的風險亦會相對減少,投資者亦不妨考慮。
假如投資者認為美國有可能加快加息步伐,以致息口走勢仍未明朗化,則不妨考慮短期股票掛鈎保本存款票據。這種產品的特色在於與包含不同行業的一籃子股票掛鈎,包括銀行業、能源業及電子業等多種優質股票,部份票據潛在回報更不設上限,在利率及油價飆升下,都能獲利。而且部份保本票據是100%保本,有助分散投資之餘,就算在動盪的市況下,亦能賺取較高回報。
總括而言,美國聯儲局所啟動的加息周期,是在經濟仍負擔得起時起步,希望循序漸進地把本來過低的利率逐步調升至正常水平,在強勁增長下,相信環球經濟不致因加息而受到震盪。為了減低加息可能帶來的震盪,本港銀行亦會維持溫和的加息步伐,以減少財富貶值的負面效應。這意味着投資不會因加息壓力而受到重大打擊,投資者實在毋須過份憂慮。
荷蘭銀行「梵高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