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惡」女人 - 吳靄儀

「邪惡」女人 - 吳靄儀

來自北京的年輕人告訴我,他來聽我的演講之前在互聯網上找關於我的評語,發現有人說我是立法會「四大邪惡("evil")女人」之一,又有人說我寫了很多金庸小說的評論,是香港的「才女」;他問,這怎可能是同一個人?
「才女」固不敢當,但「邪惡女人」也是個有趣的誤會。顯然,香港本地話的「惡」女人,意思是「兇惡」,是開我們玩笑的,在普通話「惡」就是「善惡」的「惡」,變成「邪惡」,英文也就成了"evilwoman"!這位年輕人顯然不認為我有甚麼邪惡,所以才拿來幽我一默。

我和他的朋友們談天說地,在陽光普照的哈佛廣場吃了個十分愉快的午餐,談到很多香港的情況,令我深深感到,香港的特色對我們和對中國整體多麼重要,多麼值得我們努力維護和推廣。董建華政府對香港一個重大損害,就是為了向中央表示忠誠,不停強調香港的「中國」身份而刻意淡化,甚至減弱這些香港特色。名義上是香港人「背靠祖國,面向世界」,事實上香港全副精神「面向祖國」,忙於應付「愛國」論,在國際舞台上銷聲匿跡。不但世界已忘記了香港,中國大陸的人民也不以為香港特區是個真正的國際都會。
香港從來賴以生存的是這裏實行的是反映國際現代價值觀的制度,包括普通法之下的法治、資訊自由、言論和新聞自由、公平開放、反歧視和反特權的社會,這是我們的競爭力所在,不但需要維護,而且需要更多香港人經常在內地、在海外表現出我們的特色和信念。這是「後董」時代的一項首要工作。香港並不邪惡,雖然有時態度不很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