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本港教育制度,中產家長可把子女送到海外,草根階層卻只可忍氣吞聲,即使希望親身教授,不讓子女上學,在九年免費教育制度下也是罪過。七年前斷續被父親禁止上學的梁道靈,最終在險些被殺校的鮮魚行學校完成小學課程,回想被禁上學、母女二人要「隱姓埋名」避開老父的日子,道靈沒有一點怨恨,只因停學時學會的人生道理,令她終身受用。
過去每次採訪,校長總會叮囑記者勿刊出校名,免道靈惹上麻煩;因為「媽咪唔鍾意」,一大班同學中,只有她拒絕給記者留聯絡方法。相比蹦蹦跳跳的同學,快十四歲正念小六的道靈每次接受訪問總是安靜謹慎,答案永遠完整妥貼;家裏經濟不好,她覺得「可以接受」;評價過去走的路,她說「每個人都會遇到波折」,與其簡單地說「開心」、「不開心」,道靈會用「無奈」來形容自己的際遇。
已經是九七年的事。只有中三程度的梁志光因不滿教育制度禁止女兒上學,其後更自行在家教授《孫子兵法》、代數及幾何,聲言寧願坐監也不讓女兒上學。
○二年中,當局向梁父發出入學令,梁父將道靈帶走,直至梁母尋回女兒後才安排她升讀小五,道靈依稀記得輾轉念過五所小學,其中一所的名字已忘記,只記得當時念得不愉快。
「佢係好有原則,有少少硬頸,但係都會聽人哋嘅說話,我覺得我嘅性格都似爸爸。」禁止上學事件,令梁父被視為「非常父親」,一家人更成為放大鏡下「異類」。眼前的道靈,沒有埋怨父親,不認為自己特別坎坷,人生經歷在她眼中沒所謂對與錯,「我覺得係好平常一件事,記者唔使咁誇張。」
「我覺得學咗好多嘢,學校係會講好多人生道理,但係人生道理係要經歷嘅。」她笑言,父親教會她左右手同時寫字,訓練左右腦,令她罰抄及做功課時佔優,「喺屋企同阿爸阿媽嘅時間耐啲,關係會好啲,返學可以同啲同年紀嘅同學一齊,各有各好,無得比。」
來年升讀中一的道靈,熱愛籃球、田徑及藝術,最希望入讀體藝中學,夢想是當一位全面的藝術家,他日有自己的孩子,她也希望他們在學校及家庭教育兩方面取得平衡,「我希望可以畀最好嘅嘢佢。」
記者:張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