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補選,民主派擬以內閣形式出戰。報章有評論批評民主派不爭氣,連像樣的人選亦寥寥可數,但湯家驊認為民主派人才並不遜色,例如余若薇可做教統局長、梁家傑可做規劃等。我絕對尊敬余大狀,但李國章有本事迫八大校長同意政府的「○○×」撥款方案,又令開支預算由350億減至331億元,恐怕這手起刀落手法,醫生會比大律師較為在行,亦未必是熱心推動小班教學的余大狀之所欲也。民主派能否湊夠三司十一局?令人懷疑。
莫說是整個內閣,就算是推舉人選出戰特首,迫使曾司長使出真功夫,亦甚困難。有民望的議員年資尚淺,未足以與曾司長辯論治港藍圖;資深的民主派議員則人氣民望不復當年,連唯一的有力武器都欠奉。進退失據之處,令旁邊的支持者皺眉。人才缺乏之下,還是專心單騎出戰,甭想一拖十四,與對手晒馬。
但如果以單騎出戰的心態去解讀會計新例,會適得其反。意思是假若投資者手拿隨便一條新例鑽研,以求明白對上市公司帳目的影響,會甚感吃力。因為部份的變動,是以「一拖幾」的形式,被多條新例涵蓋。
例如商譽,這已經是最容易明白及最多人談及,多得傳媒鋪天蓋地的報道,大部份人都知道商譽在新例下是毋須攤銷,只須進行減值測試。但其實,這眾所周知的處理方法,已經涉及3條新例。
首先,HKFRS3是有關收購的帳目處理方法,當中就要求商譽毋須攤銷,只要減值測試。如何做減值測試?這是HKAS36的範圍。減值測試要計使用價值,即是未來現金流的現值;又要計出售價值,假如帳面上的商譽數額,比使用價值或出售價值為低,就要將差額化為費用抹掉,令盈利減少。
當然,我這樣輕描淡寫,看似十分簡單,但內裏涉及如何將商譽分配到哪些預計有協同效應的賺錢部門,又涉及如果減值的金額龐大,耗盡商譽後,如何連賺錢部門的資產亦要按比例減值。總之一個字──「煩」。
未算!減值之外,商譽的計算又與HKAS38無形資產有關。因為新例下的商譽是真正的商譽,以往的舊商譽可能包括很多例如客戶定單,客戶名單、版權、配額等如今可以分開計算入帳的雜質。換言之,這類無形資產又要計一大輪市價,為會計師添煩添亂。
這已經是一拖二的會計新例,還未計HKFRS1。這新例訂明如何處理以往帶落的商譽帳面值,及如何計算以上提及、但過去未有處理的商譽雜質。如果投資者有心向學,立志要讀通會計新例,單是商譽一項,已經要讀一拖三。
但只有神經病人及會計師才會這樣做,投資者毋須恐慌,因為有兩個方法。以往我提及的幾份上市公司年報,已經足以令大家對新例影響有基本掌握。事實上,新例改變,並非洪水猛獸,並沒有瘋狂地改變公司帳目的面貌。但當然,假如我讓你插我一刀,這一刀插向心臟還是插大髀,是有致命與否的分別。如果公司的經營是異於常理,例如大量收購虧損公司或投機於衍生工具,新例必會令這些異動現形。但記着,元兇是公司異動,而並非準則本身。
第2個方法,是緊記準則改變並無影響公司實際營運,只是帳面影響而已。
假如有公司因準則改變而令股價大跌,我建議你快快大手吸納,因為大家都不明白遊戲規則。情形與特首補選一樣,大家還在摸索規則,看看有沒有去馬的空間。
龔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