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好像每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都是下雨天,天公彷彿特別跟盛裝到場的女明星們過不去,人家前面一個大V,後面又一個大V,一早起床set頭化妝,只是一陣小雨粉,足以令人家前功盡廢。不過話說回來,在藍地氈上跟着千嬅背後進場,看着小水點在滑溜的玉背上順流而下,倒是養眼。另外,本來已頗突的白靈經雨水的協助下突上加突,進場後再吹一吹冷氣,令身旁人士打了更大的一個大突。
看着穿上盛裝的俊男美女明星談笑風生,得獎的幕後精英面上充滿神采,電影工業絕對需要這樣的glamorous的畫面,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愛美愛浮華的年輕人加入這個showbusiness,showbusiness絕對需要貪慕虛榮的新血。
個人認為香港最適合成為中國的洛杉磯好萊塢,未必一定要在這裏取景拍戲,但各大小國內外的電影公司均應該在香港設一辦事處,洽談電影拍攝事宜,尤其是跨國合作的大型製作,以香港作為一個洽商基地,地點最為適中。如果香港及內地巨星均在港置一行宮,聚為比華利山,更能吸引遊客。
看了有線電視為奧斯卡頒獎典禮攝製的特輯,有關當局將奧斯卡營造成一個商機無限的盛會,除了以天文數字出售播映權之外,更吸引了不少商號爭先贊助。奧斯卡獲提名的明星們均可獲贈一個價值十多萬港元的禮物包,全部毋須大會掏腰包,因為各商號都希望藉此宣傳,只要自己的品牌能打進禮物包內,便是一項大宣傳,明星效應發揮作用,提高該品牌的知名度。
真的要趁內地其他電影頒獎典禮搞得未夠成熟之前,繼續好好鞏固香港電影頒獎禮的地位,稍不留神,連這個潮流指標的位置也不保,那香港電影的前路將會越來越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