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地帶:觀舌象,調飲食,保健康

健康地帶:觀舌象,調飲食,保健康

中醫師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取得臨床第一手資料,作為辨症施治的重要依據。望診中以望舌為主,四診中切脈固然重要,但有時會出現脈症不符的現象,而舌頭像人體的一面鏡子,透過舌頭可以清楚看到人體陰陽、氣血、五臟六腑的變化。因此,建議市民每天早上起床梳洗之前,對着鏡子觀察一下自己的舌象,如有異常變化,輕者可自行調理,重則也可及時找醫師診治。

舌色淡忌食生冷
觀舌包括舌體和舌苔二部份,舌體淡紅、舌苔薄白、乾濕適中、活動自如為正常舌。若舌象變異,最基本的判斷如下:
舌體色淡、體胖或邊尖有齒印、苔薄白而潤,顯示體質屬虛屬寒,飲食方面應忌寒涼生冷;煲湯水可用北蓍5錢、黨參5錢、紅棗10個、陳皮半個、瘦肉8両,煲2小時。若舌苔白厚,代表脾虛濕重,可以加苡仁5錢、炒扁豆5錢以加強去濕作用。若舌頭少苔,則是氣陰兩虧,可用黨參7錢、五味子3錢、麥冬4錢、水2碗半煎成1碗。若舌體淡兼有瘀點或瘀斑,或舌下靜脈充盈,就是氣虛有瘀。

舌色紅要戒煙酒
舌體色紅代表有熱,或是實熱、或是虛熱,飲食方面應忌煎炸燥熱或辛辣刺激,要戒煙酒。舌體色深紅,舌苔黃或黃白、厚而濕潤,此為濕熱,可用銀花4錢、菊花3錢、綿茵陳5錢、竹葉3錢加片糖少許,煎水代茶。舌體深紅,苔黃厚濁,是胃腸實熱積滯,可用黃芩3錢、黃連2錢、生大黃3錢、水2碗煎成1碗。若舌體深紅而少苔,則是熱盛傷津。
一般來說,舌苔薄代表病情較輕,舌苔厚代表病情較重。舌苔由薄變厚,為病情深入,舌苔由厚變薄,則病情漸退;苔去而舌體仍淡或仍紅,是病已去而正氣未復。舌苔若只有輕度變化,可試用上述方法調理,若變化明顯或見舌體震顫、或舌體歪斜,此多為中風先兆,須即延醫診治。
撰文:卓健中醫醫療中心
逢周二至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