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切勿將理論當作真理

投資學堂:切勿將理論當作真理

昨日曾淵滄教授在專欄中提及,投資是沒有永恒的公式的,筆者絕對同意。近年市面上有不少投資課程,筆者也任教不少此類課程,發覺學員普遍最大的誤解就是以為上了課程,熟讀筆記,便可以找到必勝的方程式。其實書本上所學的基本分析、技術分析等理論,只是給大家一個分析的基礎,最重要的還是靈活變通以及舉一反三的應用方式。故此,筆者在教書之時,主要不是教此等分析之所能,而是教此等分析之所不能。只要大家知道正統分析在何種環境之下會出錯,便不會被市場突如其來的波動所嚇怕。投資大忌就是將某一理論當成是永恒不錯的真理,而當真理出錯時,就會令大家一敗塗地。
何謂舉一反三?簡單地舉一個例子。一般推銷基金之投資顧問都會用「平均溝淡」理論來推銷每月供款的基金,而強積金的推廣亦用同樣的方法。它的理論就是當你每月定期供款的話,可以不必理會大市升跌,就算你所投資的產品下跌,由於是每月定額供款,價格愈下跌,可購買的數量愈多。當跌勢完畢,只要價格升回最初的入市價,你的投資便可以因平均價已拉低而獲利。

投資要懂得舉一反三
這理論表面言之成理,不少人皆接受。但若果我們從另一角度看,當你一開始供款時價格便上升,價格愈上升,你的定額供款可以買的數量便愈少,這就變成「平均溝貴法」,成本愈買愈貴。當價格一回落至第一注的入市水平,你的投資就全部虧損。
或許有人會再爭辯:「只要是長線,跌完也可再升,最終還是有錢賺的」。這句說話背後犯了3個錯誤,第一,假設長線一定是升市;第二,在最終升市回來之前,無論是10年、20年抑或30年,都不需拿投資的錢去應用;第三,就是損失了龐大的機會成本。日經指數經過10年多也未能重上歷史高位;樓市只升不跌的神話,97年已破滅。究竟大家的長線標準是多久?大家原本好好地進行退休計劃,殊不知到了退休之時剛巧遇上股災或者持續多年的衰退期,還可不可以再談長線呢?
投資真的不可紙上談兵,在過往的教育制度底下,香港人變得只懂照單全收,缺乏舉一反三的分析思維。總之,凡事皆有正反兩面,絕不能一本通書看到老。
(小啟:譚紹興外遊,本欄由沈振盈暫代)
沈振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