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捷環球(330)主席邢李㷧在上周二再度宣布減持思捷股份,令其持股量降至15.92%。翻查紀錄,今次是邢李㷧自02年11月起第7次減持思捷的股份,但除首2次外,每次在他減持股份後,思捷的股價都會創出新高,所以有分析認為,因大股東減持,加上股份除息因素,令思捷的股價上周三跌回53元,正是投資者吸納的良機。事實是否如此?
如果以傳統智慧分析,大股東減持股份,往往代表股價已接近頂位,故此當大股東作出減持行動時,股價很多時會見頂回落。但思捷的情況卻相反,配股後股價往往不跌反升,這是由於投資者相信大股東減持的目的是希望淡出思捷,而每次所減持的股份均由基金接貨,令思捷成為1隻不折不扣的基金股。
事實上,在邢李㷧的股份減持至低於30%的時候,投資者曾擔心思捷會出現管治的問題,但結果思捷的管理不但沒有出現問題,現有管理層更成功將思捷業績保持理想的增長,盈利更屢破紀錄,這可以反映出思捷的管理並沒有因為大股東的淡出而出現變化。實際上,當邢李㷧的持股量於去年11月降至22.68%時,控股股東的問題早已不存在,所以大股東日後是否再減持股份,對思捷的股價均不應存在任何大影響,更何況邢李㷧已表明未來6個月不會再減持思捷的股份,所以思捷的股價的確具有上升潛力。
有一點投資者要留意的是,現在思捷的情況和滙控(005)有點相近,就是沒有控股股東,但滙控一直不受這個問題所困擾,股價更長期跑贏大市,所以思捷的管理層如果繼續能有良好表現,我實在不擔心日後邢李㷧是否再減持思捷股份,最重要反而是思捷的業績是否能支持股價向上。
事實上,每次邢李㷧減持思捷的股份,均有一班基金捧場客踴躍吸納,如摩根大通現時的持股量便高達12%,而今次減持,協助配售的基金又是花旗,可見基金對思捷頗為鍾愛。
當然,我相信基金總會有減持的一日,所以思捷的股價能否更上層樓,最終仍要看業績是否可以支持,但既然邢李㷧今次減持思捷仍得到基金的協助,這已代表了基金對思捷的業績仍具有信心,所以我相信,思捷股價在調整過後,仍有望再上試高位。
事實上,在上月思捷公布業績後,我已曾在此表示,思捷的預期市盈率只有20倍,相對歐洲同類型公司為低,所以除非歐元的滙價出現失控,否則思捷股價其實仍具上升空間。在過去1個月,歐元的滙價並未出現失控的情況,市場似乎仍在炒波幅而已。所以我相信,思捷上半年的業績應不會太受歐元的影響,有機會再創新高。
既然如此,投資者的確可把握今次調整,趁低吸納思捷的股份。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