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一語中的 - 李怡

李怡專欄:一語中的 - 李怡

台灣行政院長謝長廷,於三二六大遊行的前一天,在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專文,文章說:「明天的遊行應該表達得很清楚:決定台灣未來的,是台灣人民,不是非經選舉產生的北京領導人。」
「非經選舉產生的北京領導人」這句話,可說是針對《反分裂法》要害的一語中的。北京領導人非經普選產生,台灣拒絕統一就有堂皇的、並且被全世界具民主價值觀的人們認同的理由。
中共以任何藉口對台灣進行「非和平方式」的統一,也就站不住腳。歷史上,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這沒有錯。但這並不表示一個由人民普選授權的政府,應該統一到一個「非選舉產生」的政權中去。
溫家寶總理在人大會議結束後的記者會上向美國記者表示:「你可以翻開一八六一年貴國制訂的兩部反分裂法,不也是同樣的內容嗎?而且隨後就發生了南北戰爭。我們不願意出現這種情況。」新華社發稿時,把溫總這段話刪去了。原因可能是擔心這段話會引起外界的聯想:北京制訂《反分裂法》也會發生戰爭。不過,溫總也許不能了解的是,中國與美國制訂《反分裂法》的背景有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國一八六一年已建立了穩定的民主普選制度,而中國至今仍是一黨專政。
約十年前,據聞中國社科院有幾位開明的學者訪問台灣,在與民進黨(當時未執政)領導人座談時,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說:中國大陸沒有民主,台獨不可能;中國大陸有了民主,台獨就沒有必要。民進黨領導人的回答是:中國沒有民主,統一不可能;中國有了民主,統一就沒有必要。

兩者的看法,雖然看起來南轅北轍,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就是中國大陸有了民主,台獨或統一都沒有必要。也就是說,台灣獨立或與中國統一的問題,只有在中國不民主的情形下才成為問題,若中國民主了,那麼是獨是統都不是問題了。那時候,台灣的統獨爭議,絕不會比魁北克是否獨立於加拿大之外的爭議更棘手,因為後者有語言、文字、種族的差異,前者則大陸台灣均屬同文同種同歷史同文化淵源的。筆者相信,若中國民主了,統一會是順理成章的事。
今天中國的核武力量,遠比不上俄羅斯,但國際社會不擔心俄國的武力,卻擔心中國的軍事崛起,原因是俄國有民主普選制度,而中國是一黨專政。
民主普選有制衡機制,發動戰爭會受國內輿論、國會、反對黨的制約;一黨專政沒有制衡機制,只要當權者拍拍腦袋就可以對外作戰。北韓、伊朗的核武力,與英國、法國、印度相比,都差很多,只屬起步階段,但因為沒有民主普選制度,因此可怕得多。
香港回歸之初,董建華的民望曾高達百分之六十以上。如果他上台時有經過一次香港全體選民的投票授權,那麼即使他做得再差,老百姓也只能為自己的(投票)行為負責,不致於怨氣如此之大。民選的政權不可能是一個弱勢政府,推動政策都會較為容易。即使董要推動為二十三條立法,阻力也不會太大,因為香港市民會認為,既然是市民投票把他選出來,他就會向選民負責,不致於只向中央負責。
正因為中國、香港都沒有民主普選,因此政權對內、對外都缺乏認受性與正當性。大部份的問題,都出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