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不斷有酒樓結業,這一行看似前途黯淡,但在有實力的大集團擴充下,飲食從業員仍有光明的前景,中菜食肆的侍應,雖屬基層職位,卻有不錯的出路。利苑飲食集團行政總經理余偉洪指出,這行不論學歷,只要有心又肯捱,慢慢累積經驗,不愁出路。其下屬朱建元就是由侍應做起,現為中環分店經理,招待的食客不少都是城中名人富豪。
利苑酒家(中環國際金融中心分店)經理朱建元和部長莊成昌,年資一深一淺,相距近10年,兩人均是中學畢業後由侍應做起。
已有12年經驗的朱建元,先後在集團旗下油麻地、尖沙嘴及新加坡分店工作;莊成昌則於3年前加入。
兩人異口同聲表示,入得這行就要捱得苦,第一關就是每日站着8、9小時,朱經理猶記當年「企到腳板起水泡。」朱建元笑言,不忙時要站着,繁忙時就要跑着招呼。現時利苑酒家7家分店的營業時間,由早上11時半至晚上10時半,下午2時半至5時半為落場時間,較其他食肆工時短。
莊成昌坦言,初來之際才發覺之前的經驗太膚淺。「以前在其他酒樓做時,對分菜很隨意,不講究,做錯亦沒人理會或糾正。」所以他對高級酒家的造手(即分餸、器皿的分配及擺放之方法)沒有概念,挫敗感因此而起。
余偉洪補充,不論有否經驗,新入職者都要接受為期6至8星期的培訓,包括學習工具的行內術語,如枕頭(筷子坐)和骨碟;當中最難學是開茶的份量,「要記住每種茶的屬性、紅茶或青茶的放茶比例等。」
莊成昌續說,加入高級食肆後,才知道侍應有其禮儀和造手,分菜有主次。「首先要弄清楚一枱客當中的主人家、主客和陪客身份,分菜時最大或最靚的一份應該給主人家和主客,。若無分主次客人,則應預先跟廚房溝通,安排均一份量。」
莊成昌認為,在食肆工作雖然辛苦兼時間長,但只要有目標和不斷學習,會有很大發展空間。「每位部長都會被分配輪流掌管不同部門,如營業、文書(印刷品和菜單等)和家具(包括器皿)等,以便熟悉酒家運作及流程,加上公司正不斷擴充,海外亦有分店,故提供較多機會。」朱建元就曾被派往新加坡分店工作,因而得到寶貴經驗。
中環利苑酒家是首間改走新派中菜館的分店,不乏名人富豪光顧,故對服務和食物的要求嚴謹。朱氏說:「以前覺得和富豪有一大段距離,在這裏有機會接觸,覺得他們都很和善。」他更會記下客人的稱呼、口味和喜好等,以便下次可以度身訂做菜式,或推介合適的菜餚。
朱建元在行內多年,見證了食客口味的轉變。「從前食客愛味濃的食品,現在則多吃海鮮和創新菜式,亦很着重健康。各分店食客的口味及要求又不同,如油麻地店的食客較接受傳統菜式,不講究賣相,味道才是重點;尖沙嘴店多商業客,要求材料名貴、賣相得體,樓面服務人員都應予以配合。」
記者:葉敏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