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國民黨的一大步 兩岸的一小步 - 盧峯

蘋論:國民黨的一大步 兩岸的一小步 - 盧峯

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先生昨天率領代表團訪問中國大陸,成為五十多年來首個以官式身份到中國大陸訪問的國民黨代表團,訪問團除了到廣州及南京訪問及謁陵外,更會到北京跟中共高層領導人會面。由於國民黨在台灣已成為在野黨,加上影響力比以前削弱,今次國民黨代表團訪問中國大陸當然不可以跟過去內戰時期或抗戰前的國共和談相提並論;但是我們認為,在兩岸關係長期冰封、在兩岸交流毫無寸進的情況下,國民黨願意踏出溝通交流的重要一步,對台灣政局、對兩岸關係都有正面及良性作用。
正如我們一再強調,兩岸經過五十多年的分治、經過五十多年的分隔,兩岸政府及人民間的隔膜已相當嚴重,兩岸間的互信基礎更是非常薄弱。要打破這種隔膜、要建立互信基礎,最重要的是讓兩岸開展不同層面、不同層次的交流,特別是兩岸政黨及政治力量的直接交流對話。只可惜自九十年代中的汪辜會談以後,兩岸的政治對話完全中止,有的只是隔海互罵、有的只是透過「咪高峯」互相攻訐,令兩岸關係急轉直下,甚至瀕臨破裂。
現在國民黨不惜冒政治風險、冒被指出賣台灣的風險派遣代表團訪問中國大陸,雖然不可能立時改變台灣政府及其他政黨對兩岸問題的態度、雖然不可能令兩岸關係立時好轉,但至少可以跟中國大陸政府及中共建立直接的溝通、建立正式的溝通渠道、建立定期的接觸。這對減少兩岸間的誤解、減少兩岸間的隔膜肯定是有好處的。更何況國民黨在台灣依然有一定的影響力,要是它尋求加強溝通、加強交流的政策取得積極的成果,得到中國大陸方面的善意回應,那將對其他政黨特別是執政的民進黨有壓力,促使他們重新考慮應否加強與中國大陸的溝通、促使他們重新考慮未來的兩岸政策。

當然,國民黨代表團的訪問能否真正取得成果還要視乎中國大陸當局的回應。若果中國政府及中共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又或讓人感到他們採取分化政策,透過拉攏國民黨打擊其他台灣政黨,那不但無法開展良性的溝通,反而會激起台灣民眾的疑慮及不滿,令他們對國民黨、對跟中國大陸溝通交流更抗拒;這對兩岸關係不是有害無益嗎?
我們認為,在北京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後,兩岸關係已蒙上重大的陰影、兩岸的互信已降至新低點,要扭轉兩岸關係不斷轉壞的趨勢,需要的不是隔空罵戰,而是直接及不設任何先決條件的對話。只有這樣才能讓台灣的不同黨派、不同政治力量都能跟中國大陸直接對話溝通、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兩岸的誤會愈積愈深。我們希望,國民黨這個訪問團不僅能打破五十多年來的隔膜,更能成為兩岸政治對話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