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轟CEPA無助港產片

業界轟CEPA無助港產片

【本報訊】韓劇《大長今》熱播,港產片漸在東南亞、台灣市場失守,面對海外對手競爭,香港電影界近年屢被批評創意不足。昨日在一個論壇上,有影業人士反指政府沒足夠配套助他們進軍內地。鐳射發行有限公司主席馮意清指,CEPA由今年一月起准許港產電影到內地發行,但至今仍未有一套百分百港資電影成功在內地上映。

相關部門未能協調
馮意清昨在《城市論壇》投訴,港府推動CEPA優惠的進度緩慢,令業界無所適從。出席論壇的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助理處長陸綺華回應稱:「樣樣嘢都要慢慢嚟。」陸綺華指現時香港公司與內地合資拍片都可當「國片」進入內地,去年已有三十多部電影以此途徑進軍。
馮在論壇後反駁,與內地合資需聘用一定比例的內地演員,投資金額也有規限,百分百港資電影就沒這些限制。他曾向不同省市的文化部、廣電部查詢,均未知如何執行新優惠。「業界都係唔想煩,先暫時用住舊方法。」
港產片的數量由九七年的每年發行約一百五十部,銳減至現時約六十部,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馬逢國批評港產片近年創意不足、欠歷史文學內涵。他以風靡港人的韓劇《大長今》為例,「套劇將韓國飲食、醫療文化掌握、演繹得好好,加工成一套好作品,人哋係靠深層文化同我哋競爭。」

「港產電影內容表面」
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電影電視系主任卓伯棠也指港產電影、電視劇內容表面、不斷重複,令觀眾生厭而轉看其他地方作品。馮意清則強調每個香港電影人都用心創作,「我唔相信邊一個創作人去拍一部戲,然後想嗰部戲仆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