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垃圾站添設施 可推動回收<br>本港日棄100公噸發泡膠

團體:垃圾站添設施 可推動回收
本港日棄100公噸發泡膠

【本報訊】環保團體「地球之友」指出,市民每天棄置發泡膠廢物達一百公噸,體積相等於一百輛雙層巴士。該會的研究發現,逾四成棄置發泡膠來自超級市場、蔬果及鮮魚批發市場,建議政府在廢物轉運站引進發泡膠壓縮機,與商界合作推行發泡膠回收行動。 記者:黎國剛

地球之友獲環境保護署委託,自○二年底至○三年中進行本港回收發泡膠的研究,共訪問一百六十多間公司,包括超市、清潔及物業管理公司;並派員實地巡查了三百八十多個地點,收集二十四公噸發泡膠。
研究發現,被棄置的包裝用途發泡膠,六成屬於生果及蔬菜箱,一成八是電器及家居用品的發泡膠。以棄置來源分類,逾四成來自垃圾站,逾三成來自超市;其餘分別約一成來自住宅,以及蔬菜、鮮魚批發市場。
地球之友助理總幹事劉祉鋒引述環保署數據稱,本港每天棄置發泡膠約一百公噸,但缺乏誘因鼓勵廢物生產者回收發泡膠,主要是發泡膠體積龐大,回收成本昂貴,單是運輸費已高於售賣發泡膠的收入。他建議政府在各廢物轉運站設立發泡膠壓縮機,大大減低回收成本,並透過推動廢物生產者責任制,與商界共同推動回收計劃。

政府:非優先項目
該會項目主任鄭眾宏解釋,發泡膠的成份有九成八是空氣,經壓縮後可將體積縮減至約四十分之一,估計一輛五點五公噸貨車可運載八百公斤至一公噸經壓縮的發泡膠,較運載未經壓縮發泡膠多十倍。他又稱,本港每公噸壓縮發泡膠的回收價約二千多元。
環保署發言人回應稱,若利用垃圾轉運站設施回收棄置發泡膠符合成本效益,當局樂意考慮。不過,現時棄置車胎、電磁及電器等對環境損害更大,當局認為應優先在這些方面推行廢物生產者責任制。

地球之友展示經壓縮後的發泡膠,體積縮減至原來的四十分之一。
地球之友提供圖片

發泡膠經回收後可循環再造,圖中的相架產品便是例子之一。
地球之友提供圖片

西貢運動場附近的欄柵以發泡膠物料製成。
地球之友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