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漢光 嶺南大學市場及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香港廸士尼樂園即將在本年九月中開幕,為了迎接挑戰,海洋公園終於推出令人眼花撩亂的鴻圖大計,整個計劃耗資五十五億元。海洋公園主席希望向政府及商界獲取全數貸款重建、新建大型項目,使海洋公園發展為全球最優秀的海洋主題公園,帶動整個港島南區的旅遊業。全球的主題公園眾多,但能成為國際旅遊景點的,卻是極少數,儘管以巨額投資興建大量機動遊戲、酒店項目等等,誰能保證旅客一定喜歡?筆者突然聯想到,海洋公園主席有剛離任特首假大空的影子,整個計劃使海洋公園成為新的大白象。
按照計劃,新項目包括以海洋景觀為賣點的海濱樂園,以機動遊戲作招徠的高峰樂園,園內景點倍增至七十個,更首次引入北極熊、企鵝等三十三種新動物;園內亦會興建三間酒店以作配合。若計劃落實,預計明年開始動工,並於四年後完成,期間創造超過三萬七千個就業機會,每年帶來超過五百萬人次旅客,未來四十年更為香港帶來一千四百五十億元經濟收益,相等於百分之零點五經濟增長的貢獻。
海洋公園主席拋出令人充滿憧憬的發展大計,並希望政府貸款給海洋公園或作貸款擔保人,按現時的財務計劃,所有翻新及新建項目完工後十年內償還全部貸款,扣取利息開支後,平均每年要還本金高逾五億五千萬元。若以特區政府作擔保,利息開支遠較私人融資為低,無論如何,每年利息開支亦應逾一億元。
二○○三/○四財政年度,海洋公園的經營盈餘只有近一億元,每年旅客人次有四百萬。若如計劃,旅客人次增至五百萬,增幅為百分之二十五。很奇怪盈利卻由近一億元,暴升至超逾六億元,升幅高達五倍,這樣的財務計劃,是大膽還是假大空?
明顯地,海洋公園不能單靠門券收益、園內一般消費及售賣紀念品,為主要收入來源。特區政府是否批准在海洋公園中興建三間酒店,土地發展收益如何分帳,才是財務安排中的主角。酒店項目的成敗關鍵,在於政府的土地和運輸政策能否配合,及地鐵是否興建南區支線至香港仔。賣地收入一直以來是特區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每幅地皮動輒是數十億元至數百億元,海洋公園的鴻圖大計,是明目張膽地向特區政府拿錢,甚麼發展為全球最優秀的海洋主題公園,只是有華麗包裝的酒店發展項目。
特區政府歡迎任何對香港經濟發展有正面影響的投資項目,事實上,不論是數百億元的巨額投資,或是小企業的數萬元投資,均能創造新就業機會及提高本地生產總值;以海洋公園主席的推論,特區政府應貸款予所有投資者,或為投資者作財務擔保人。
若海洋公園的發展計劃真的有利可圖,海洋公園主席應向私人財團招手;香港的地產發展商財雄勢大,能獨力支持數十億元投資項目的發展商,數不在少,市場動力自會汰弱留強,發展計劃是否可行,特區政府不用花一分一毫,亦會知曉。
筆者在此對海洋公園主席進一言,主題公園能否吸引海外旅客,並不單靠華麗包裝,雕欄玉砌亦不能保證人流不絕,建立獨特品牌比大灑金錢更重要,若大額投資便能成功,全球著名的主題公園應是以千百計;相反,沒有機動遊戲或酒店設施的著名景點,絕不罕見。廸士尼樂園享譽國際,園內景點亦要推陳出新,香港多年前已落實興建廸士尼樂園,現時距離廸士尼樂園開幕半年,才推出發展大計,海洋公園實在是後知後覺。懂得如何建立品牌,比胡亂花錢好,海洋公園的投資計劃,只能使海洋公園變身成為大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