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三二六百萬人大遊行和平落幕,北京的對台智庫給予較正面的評價,認為遊行顯示民進黨與台獨已有區別,陳水扁也一改強硬態度,為民進黨繼續執政,他逐漸將其政策向中間路線靠攏,預期還做長期調整。而台灣傳媒則呼籲陳水扁尋找兩岸和解共生的路線。
本港親北京《文匯報》報道,北京對台智庫專家均相當關注三二六遊行,前日多人一起收看電視台直播時表示,理解島內民眾訴求。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表示,遊行中民進黨首次使用中華民國國旗,呼喊相對中性口號,顯示與台獨已有區別。陳水扁舉家遊行但不演講,是迫於各界壓力,相信美國亦對他施壓。
王建民說,大陸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後,陳水扁對此相對低調,並一改強硬態度,變得「硬中帶柔」,這是陳水扁為民進黨可以在下一屆繼續當選,逐漸將其政策向中間路線靠攏。他預測陳水扁對大陸的政策還將長期調整。
至於大遊行中出現民眾焚燒五星紅旗等現象,王建民認為,反分裂法讓台獨分子明白,台獨不可能實現,為發洩不滿,這些極端行為也是無奈的表現。
台灣研究所是北京高層對台決策的重要智庫,專家之言遠較新華社前日的報道溫和,表現得相當通情達理。此舉可能顯示,在歐美強烈批評反分裂法之後,北京有意為立法降溫,不排除會進一步釋出善意,兩岸關係可望由近期的劍拔弩張,再度走向緩和。
在台灣,國安會前副秘書長江春男(司馬文武)在台灣《蘋果日報》的「司馬觀點」專欄中指出:「百萬人上街頭是悲壯的,但是悲壯之後一定要在具體的行動來落實,否則悲壯情緒會發酵變酸,成為悲愴和悲哀……三二六凝聚了不少共識,但如何把共識化為政策或法律或其他具體行動,那才是最重要的。」
《聯合報》社論指大遊行是「只有運動、沒有政策的民粹經典」,《中國時報》社論敦促政府「找出兩岸得以和解共生的第三條路」。東森新聞民調顯示,高達五成三受訪者贊成陳水扁上街遊行、六成一滿意其遊行表現。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