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小學生響應垃圾回收

二百小學生響應垃圾回收

【本報訊】近二百名小學生昨參與由環保組織長春社舉行的垃圾分類活動,學習如何從日常生活製造垃圾的源頭開始,分類垃圾。該會總監張麗萍批評政府推行的三色桶垃圾分類回收計劃成效欠佳,建議政府長遠應實施強制分類回收。

長春社促強制執行
張麗萍昨在活動中指出,本港面對嚴峻的垃圾危機,堆填區最快於六、七年內爆滿,但連同規劃的時間在內,建設垃圾處理設施需時約十年。她認為實行垃圾源頭減量及分類最重要,但批評港府在這方面工作遠落後於其他國家。
她續稱,不少歐、美國家甚至亞洲的日本、韓國和新加坡,均已實施將垃圾從源頭分類的制度,成為市民日常普遍的社會共通行為;反觀港府缺乏決心,推行三色桶垃圾分類回收計劃至今十年,成效欠佳,市民普遍未能養成回收廢物的習慣。她促請當局長遠應實施強制分類回收。
是次活動中,近二百名小學生帶備家中所收集的合共約一百公斤乾垃圾,即場進行分類,結果發現只有百分之二點五的垃圾不能回收,包括部份電池及膠袋等。有學生坦言,日常學校也有教授他們回收垃圾,惟家人卻較少參與。
此外,七名民主黨及回收動力成員昨遊行至政府總部,要求政府盡快推出環保稅,包括開徵膠袋稅及車胎稅。代表指,若政府拖延徵稅,擔心市民會繼續棄置有關物品,堆填區將不勝負荷,而徵稅所得收入可用來支援環保回收業的發展。

民主黨及回收動力成員昨遊行至政府總部,要求政府盡快推出環保稅,包括開徵膠袋稅。 馮子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