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二○○○年民進黨上台後,執政民進黨不像執政黨,而在野的國民黨又不像在野黨,這種情況早已為人詬病,是台灣政壇亂象頻生的根源。這次大遊行,就是政黨角色錯位的明證。
在台灣無論藍、綠,反對反分裂法的立場幾乎一致,差別只是表達手法不同。民進黨作為執政黨,擁有龐大的行政資源,可選擇很多方式表達不滿,包括運用外交或兩岸政策來反制大陸,甚至押後兩岸三通步伐、暫緩開放台商到大陸投資等。但民進黨顯然未進入執政角色,採用自己最熟悉、最有經驗的鬥爭方式,組織街頭抗爭。
事實上,民進黨很需要這次遊行。一方面,去年底立委選舉無法取得過半議席後,民進黨只好向中間靠攏,擴大執政基礎,陳水扁甚至破天荒與死敵宋楚瑜會面。但「扁宋會」後,陳水扁兩面不是人:藍營支持者不相信他放棄台獨,原有支持者又不理解他。這次遊行讓陳水扁重投獨派懷抱,穩住民進黨年底縣市長選舉的基本盤。
至於國民黨,雖多次表明反對反分裂法,但僅止於口頭宣示,從沒具體動作,國民黨明天還派出副主席江丙坤到大陸,成為五十多年來到大陸訪問的最高級國民黨官員。更諷刺的是,國民黨主席連戰昨天還表示,各人表達方式不同,最重要是讓台灣和平安定;親民黨發言人謝公秉則說,大家應從街頭的激情,回到體制的理性。世上哪有如此不思進取的在野黨?
民調顯示,逾六成台灣人反對反分裂法。國民黨當然明白一場漂亮反反分裂法抗議活動,既可贏得更多中間選民,還可洗清「賣台」形象。但國民黨知道,大陸政策是民進黨死穴,他們要向選民證明,只有藍營能跟北京溝通。既然國民黨靠北京打擊民進黨,他們怎敢開罪北京?早已下野的國民黨不但沒走上街頭抗爭,反而呼籲執政黨要和平、理性;執政多年的民進黨不但沒運用手上的行政資源,反而訴諸街頭運動。如此紊亂的政治角色,台灣政治怎能走上正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