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運輸及工務局構思的可加可減機制,其一重點是將來巴士公司不用向行政會議申請加價,也不用在立法會討論,巴士票價變成「全自動化」,新機制會在實施五年後再檢討。
據悉,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向巴士公司推銷可加可減機制,最大的吸引力是將來票價調整不會再有政治壓力。在現行機制下,巴士公司想加價,必須向政府提出申請,環境運輸及工務局要考慮一籃子因素,包括通脹率、巴士經營成本上漲幅度、市民負擔能力等,然後作出建議。
該局需把建議提交交通諮詢委員會討論,倘獲支持,還需諮詢立法會意見,預料這一關最困難,立法會議員需考慮對民生影響,因此不容易順利通過,又或會大幅削減加幅。最後階段是由行政會議拍板決定,若立法會不支持加價,行政會議也要考慮立法會的看法。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向巴士公司表明,將來新機制不會再沿用目前的審批程序,消除加價的政治壓力,會對巴士公司有利,因為按機制調整票價將會是客觀的決定。該局又認為雖然巴士公司仍擔心日後按新機制要加價時,立法會的政黨可能為爭取選票而反對,政治壓力一樣存在,但民主黨議員鄭家富都已公開表示,接受一套自動的可加可減機制。當然,該局與巴士公司討論出來的新機制,需向立法會滙報,以及獲得立法會支持才能實施。
據悉,該局決心推行可加可減機制,若巴士公司堅拒,該局還有決勝一着,就是當九巴在○七年及城巴在明年專營權屆滿,並在重新商討延續專營權時,把新機制加入專營條款內,屆時巴士公司談判的籌碼將會變得很少,爭取新機制內有利條件更為困難。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