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具有二百七十五年歷史的九龍城侯王古廟,昨日舉行首次「侯王出巡」,近四百人的巡遊隊伍向沿途圍觀的市民表演舞蹈、耍太極等,場面熱鬧。侯王廟發展計劃籌委會主席何德心表示,侯王廟經翻新後將成為本港首間結合社區活動及廟宇文化於一身的地方。
侯王像昨午於十二儀仗及十八經師的簇擁下,首次離開侯王古廟,進行「侯王出巡」。在龍獅隊的引領下,侯王像乘鑾出會,沿途鑼鼓喧天,不同的表演團體尾隨其後向圍觀市民表演舞蹈、舞劍及耍太極等。巡遊隊伍途經聯合道、賈炳達道、樂善道、東隆道,部份圍觀的善信更向侯王像合十參拜。
何德心表示,「侯王出巡」的巡遊活動希望喚起市民對侯王的認識,藉此弘揚中國文化。他又指,侯王廟將於年中修葺,翻新後的侯王廟將會注入新元素,出巡就是其中一項定期活動。何預計,侯王廟翻新後將於明年農曆新年重新開放,屆時將會規定入廟參拜的善信只可攜帶三支細香。
翻新後的侯王廟會保存具歷史價值的建築、十八羅漢佛像、石灣浮雕、具一百五十八年歷史的鐵香爐,還有在兩塊大石上,分別有一筆寫成的鵝字及鶴字。何德心又稱,侯王廟於戰前,參拜者的香火較黃大仙更為鼎盛,希望翻新後此廟可成為區內另一具特色的旅遊景點,而為侯王古廟修葺籌款的「一瓦一願」活動反應踴躍,過半數已被認購,捐款人可在一塊瓦上刻上名字,將來廟宇翻新時放在屋頂。
九龍城侯王廟的興建有兩個不同版本,一指南宋末代皇帝衛王昺在忠臣楊亮節保護下南逃至九龍,楊護駕有功,生時封侯,死後被封王,故稱侯王;另一版本說是為紀念曾醫治宋帝昺的百姓楊二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