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吸煙策略

     反吸煙策略

一群香港大學醫科三年級學生
謹啟

編輯先生:
致今年二月末聯合國第一條具法律約束力的公共衞生多邊條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正式生效。最近香港立法會及坊間各界亦就《吸煙(公眾衞生)條例》作出修訂,把全面禁煙的範圍擴大至食肆、酒吧和卡拉OK有不少討論。我們身為醫生,可算是未來的醫療工作者,希望表達我們關於反吸煙的立場,期望得貴報刊登,以提升公眾關注。
醫學界早已證實吸煙危害健康。研究指出高達五成的吸煙者會死於吸煙引致的疾病;二手煙對非吸煙者健康的禍害比空氣污染更嚴重。我們認為,有效的控煙策略應包括三步:首先是停止任何形式的煙草產品宣傳,防止有人(尤其是青少年)因誤導而患上煙癮,以杜絕煙草市場的擴展;其次是鼓勵吸煙者戒煙;最後是保護非吸煙者免受二手煙之禍害。
食肆全面禁煙的政策勢在必行,然而亦只是整個策略的其中一部份。政府的反吸煙政策一向比較着重於最後的一步,亦可說是處於一個被動的、治標不治本的位置。一個有遠見,有決心要為市民健康着想的政府,應該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藍圖去實施反吸煙。因此,就着各方面,我們有些建議,可作討論和參考。

就着減少未來煙民的數量,政府應加強戒煙的正面宣傳,並加強吸煙者戒煙的配套。宣傳的方面,隨了吸煙的害處,也可多鼓勵煙民戒煙。一些正面的訊息,例如戒煙為了家人着想,戒煙者需要親友給予支持,戒煙不是想像中的辛苦,戒煙永不會太遲等,都是可行的宣傳口號。香港現有的一些戒煙服務,如醫院管理局的十間「無煙新天地」,和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籌劃的香港戒煙健康中心,數目有限,宣傳不足。戒煙輔導服務雖是免費,但戒煙療法(如尼古丁補充療法)的收費對煙民卻構成某程度的負擔。私營醫療界方面,對於協助戒煙人士的意識亦普遍比較低。這些問題政府應投放更多的資源解決。
香港政府亦可收緊甚至取消可攜帶免稅煙的寬免,減少免稅煙的數量,間接提高吸煙的負擔,絕對有助煙民消除這惡習。
建立無煙的社會,對市民健康來說是百利而無害。早前香港大學發表了有關吸煙和二手煙所引致沉重社會負擔的研究,竟引來些指學術界與政府「勾結」的指摘,實在是令人感慨。作為醫學界的一員,希望在此再次喚起大眾對反吸煙問題的正視,為民康盡一點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