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獨自走到大會堂,欣賞一場二胡音樂會,表演者是兩父子——王國潼和王憓先生。
以往我學過笛子和琵琶,都不成功,對二胡更是門外漢,但音樂的美妙處是即使你不懂,若能享受便是樂趣。
先出場的是王憓先生,一曲《悲歌》,扣人心弦。接着他的父親王國潼先生拉出《空山鳥語》,教人折服。樂曲運用了民間音樂的模擬手法,像千百隻小鳥在山谷中歌唱。
王國潼先生奏得極投入。我發現,寫文章和奏音樂,原來是有共通點的。音樂家若想感動人,必先感動自己;作者亦然。
有一次,念小學的外甥問我甚麼是「藝術家」,當時我不會回答。聽過王家兩父子的演出,我對「藝術家」有了一個詮釋。平日我們表達情感,以言語為主;藝術家似乎善於用別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畫家用顏色;音樂家用樂器;作家用文字……
那麼,誰是最偉大的藝術家呢?我立刻想起,二千年前,有一個完美的人,他以自己的性命來展示對世人無私的愛。他名叫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