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上星期發表其任內的第2份財政預算案。儘管社會上普遍對減稅抱有期望,但這份預算案卻未有為中產帶來太大的驚喜。雖然如此,從預算案內顯示的數字,可見政府已成功地控制其經營開支,並正逐步邁向可提前1年滅赤的目標,算是一份平衡的預算案。
雖然各界對政府能成功扭轉50多年來經營開支不斷增長的趨勢感到滿意,但中產階層所得的優惠卻不多。財政司司長所作的解釋是,現時香港的經濟增長仍然脆弱,政府還未有能力直接向中產人士「派糖」,例如調低薪俸稅。筆者理解財政司司長以較保守及審慎的原則制訂這份預算案,惟仍認為政府應可為中產階層多做一些。
儘管去年香港經濟發展蓬勃,本地生產總值高達8.1%,財政司司長亦預期可提早1年在07/08財政年度消滅綜合赤字,但預算案卻沒有如各界所料般調整薪俸稅稅率及稅階,減輕市民(尤其是早年受加稅影響最深的中產階層)的稅務負擔。預算案中只提供了一些稅務優惠,例如給予供養55至59歲父母或祖父母之納稅人15000元之供養免稅額,若納稅人與該父母或祖父母同住則可額外獲得15000元免稅額。至於大部份市民期望政府為子女教育開支所提供的稅務扣減,財政司司長則傾向彈性處理,只調高每名子女免稅額至40000元。
預算案除了提出上述的免稅額調整外,並沒有建議增加個人免稅額、擴闊邊際稅階或調低累進稅率,後兩者尤其可在紓緩中產階層的稅負之餘,亦不會令納稅人跌出稅網,只會減輕某些納稅人的稅務負擔,對此有所期望的中產人士,未免有點失望。
筆者希望政府於制訂未來的預算案時能考慮我們的建議:提高供養父母及首3名子女的免稅額至60000元、給予每一家庭的醫療保險保費可享20000元的稅務減免、讓市民在幼稚園學費開支方面享有稅務減免,以減輕父母的負擔及配合香港的人口政策。
今年的預算案重點包括多項着眼於本港長遠利益和競爭力的政策,較突出的是豁免離岸基金繳交利得稅及完全取消遺產稅。取消遺產稅可大大增加本港資產管理商機及發展,推動資金流入,直接或間接令股票及物業市場受惠,從而增加政府印花稅及其他稅收。至於豁免離岸基金繳交利得稅,則有助吸引該類基金到香港營運,增加本港金融服務業就業機會及提升業界競爭力。面對來自鄰近國家及城市,如新加坡及上海的競爭,香港確實有迫切需要提升作為亞洲主要金融中心的競爭力,但與此同時,亦希望政府能多照顧市民的需要。
總括而言,本年度的預算案在審慎理財、休養生息之大原則下,正逐步邁向提早滅赤的目標。在制訂未來政策時,若政府可回應中產人士的訴求,考慮為背負沉重負擔的中產人士,將更符合「藏富於民」的原則。
羅盛慕嫻
德勤稅務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