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雖然只是彈丸之地,但每到雨季,行雷閃電來得極快而影響範圍相當集中,一區打雷、另一區卻可以天朗氣清。有見及此,天文台將於今年六月夏季到臨的時候,發布即時的地區性閃電報告,協助市民更準確掌握氣象資訊,避免雷擊。 記者:謝穎詩
每年四月至九月是本港的閃電「旺季」,平均每月有五日錄得閃電紀錄,而過去十五年共發生二十二宗雷電擊傷市民事件,造成六人死亡。
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現時天文台發出的雷暴警告屬全港性,沒有再細分地區報告,由六月份開始採用的閃電定位系統,可將行雷閃電位置地區化。市民只要進入天文台的網站,便可以看到雷電的確實位置及分布。這個閃電定位系統得到廣東省和澳門的配合,部份儀器安裝在澳門和三水,使用資料可覆蓋整個珠江三角洲。
閃電定位系統將會在閃電出現的十秒內探測到其位置,然後隨即向市民發布。林超英表示,有了該系統,可令戶外工作者如地盤工人或管理泳池者,更能掌握雷雨情況。
天文台助理台長黃明松補充,除了網上查閱,正研究以文字發布信息,現正考慮以新界東,新界西,九龍,香港及離島五個地區發出報告,市民可透過電視或電台收取有關信息。他透露,曾考慮向全港市民發布手機短訊,就此曾與多間手機網絡供應商討論,但對於要求收取費用,黃明松稱,就算每個短訊只需數角,天文台也難以負擔,現已委託電訊管理局協助商討。
另外,林超英指出,今年相信會出現輕微的厄爾尼諾天氣現象,預計影響本港的熱帶氣旋數目會較過去平均每年六個為少,只有約有四至六個;至於雨量估計和過去的平均數相若。
林超英又稱,本港發生海嘯機會極微,最嚴重也只是令水位上升零點三米,不過鑑於去年發生南亞海嘯,市民對海嘯的資訊甚關注,若本港一旦出現海嘯,即使水位上升極微,也會以報告的形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