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移交之後,英文水準急降,但是有沒有發覺,只有一句英文,在「回歸」後見到最多,香港人最熟悉,而且文法一定不會錯。
這句英文叫做:Weapologizeforanyinconveniencecaused──對於因此引起的不便,謹此致歉。
在街頭因建築地盤而交通改道;在許多大廈的電梯和大堂牆壁,因為這樣壞了,那件正在維修;一個從前一度是高效率的奇蹟,八年之間淪為一個千瘡百孔的城市,這裏要縫,那裏要補,到處都看見告示牌,詳列甚麼地方壞了,有哪些問題,一篇短短的英文錯漏百出,唯獨最後的一句都是一樣的,絕對錯不了,就是Weapologizeforanyinconveniencecaused。
雖然有時候Inconvenience這個字還加上s,但這句文牘一定出現在所有告示的最尾。人人都已習慣了同樣的寫法,通通一樣,就像推門走進便利店,那個帶着惠州口音的中年女收銀員一概以這句話開頭:「請問有咩嘢幫到你?」
Weapologizeforanyinconveniencecaused和「請問有咩嘢幫到你」一樣,缺乏人氣和誠意,只是手冊式的指令語言。可不可以啟動一下那副僵硬的中國式大腦,想想除此之外,有沒有其他更富有想像力的說法?例如:Wearedeeplysorry.We'lltryourbesttomakesurethiswillneverhappenagain,就比甚麼apologizeforanyinconveniencecaused更令人眼前一亮。
為甚麼到處都見到Weapologizeforanyinconveniencecaused?因為香港這部機器壞了,壞在創意消退,活力全失,人人都追求言行的劃一。報紙的面貌一樣,都模仿《蘋果》,政棍官員說話的用詞一樣,充斥着「打造平台」、「作出貢獻」。道歉啟事的英文收結,也用同一句。學自中學英文模範作文,像當作文通篇充斥着However這個字,一看就知是香港人手筆,這句話已成為特區英語的王牌金句。
公務員治港,一切按手冊指令辦事,平穩而拘謹。但沒有風格和才華,特區進入了Weapologizeforanyinconveniencecaused式的規範時期。次次Apologize,但照樣充滿Inconvenience。這樣的告示看多了就沒有感覺,規範而空白。正如特區高官的字詞,因為特區庸人充斥,既沒有任何Model,問題如山,也沒有Answer,奇怪在偏偏有許多ModelAns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