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一個省級貧窮縣的小村,獲中央下撥十萬元扶貧專款,每戶貧農原可分得五千元,卻被官員侵吞,只剩下每戶五十元,當地人「敢怒不敢言」,有縣官更擔心一旦被揭發,將斷了這條「財路」,下令農民訛稱已收下五千元救助款。
扶貧專款疑遭地方官員侵吞的吉林長嶺縣,早年是國家級貧困縣,及後經濟稍有改善而被除名,但仍屬省級貧窮縣,其中海青鄉海青村的貧窮問題較嚴重,全村三百零五戶中有六十戶貧困戶。去年四月,村政府向國家財政部門申請了一筆十萬元的扶貧專款,分給二十戶貧農,用作買牛羊來牧養,每戶原可獲五千元,但最後僅獲五十元。
獲補助的貧農袁樹江表示,去年中村官來到他家,取了他印章蓋印,事隔兩個月便給了他五十元,還對他說:「有人來調查,就說得了五千元錢。」海青鄉所所長冷長偉否認有官員侵吞該筆扶貧專款,但當地一名老幹部「踢爆」,確有官員中飽私囊。他說:「十萬元扶貧款根本沒有到貧困戶手上,而是鄉政府撈了三、四萬元,村上撈了二萬元,剩下的幾萬元錢讓中間人撈回扣了!」
該名老幹部還指出,地方政府要向中央申請十多萬元的扶貧專款,並不困難,但要用錢「買通」許多中間人。而這筆撥款轉到村政府的帳戶時,據聞村支書記已經私自挪用了好幾萬元。當地村民對有官員侵吞撥款都「敢怒不敢言」,不少人表示,「怕說了也白說,還得罪人」。
長嶺縣委一名官員坦言,擔心事情一旦張揚,將斷了這條「財路」。他無奈地說:「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花農民的扶貧款,這雖然是個別幹部出的問題,但如果捅出去,會耽誤全縣向國家申請扶貧款,那可出了大問題了!如果這事捅出去,以後再也取不來貸款,損失就大了。」
《東亞經貿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