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叫足不出戶的另類青年做hikikomori,用隱士形容他們。香港也有這樣的年輕人,一睇徵狀,發覺自己都有隱蔽傾向,只不過已經超齡,算是隱蔽中年,加大力度很快就會過渡到隱蔽老年。年輕人黐家成癡當然不對勁,中年極度戀家,其實是生活磨人迫出來的「嗜好」。到垂垂老矣,我的想法是盡快消失自我安排安樂死,不要獻世阻住年輕人的地球轉。雖然年輕人有小部份隱蔽,騰出空間,老餅還是不宜佔用,自己知自己事,別做自討沒趣的無癮越界。
隱蔽傾向,沒侵略性,老餅自我選擇幽居封閉,那些過份熱心上門追擊的社工服務隊千祈勿打擾。讓老餅圈出自我活動範圍,面壁面海面對鄰居的後窗避靜過日辰,自願隱蔽終老,保留只那麼一丁點奢侈的私隱,對打定輸數安然步向人生盡頭的老餅來說,是最起碼的尊重。
隱蔽,專家說是病態,跟病態購物和病態賭徒一樣,社會忽然關注起來。隱蔽偏偏跟兩種病態人士不一樣,他們過日子通通在室內,跟植物的活動生態近似,動作細微到完全不影響社會日常運作。隱蔽人士是不動產,像一杯開水,像一隻空酒瓶子,像一台沒插蘇的打印機,像攝在抽屜罅縫中永遠不見天日的一張二十元舊鈔票。隱蔽不同高調宣布告老歸田,隱蔽者懶得做這樣的騷。對花花世界的誘惑很有定力,隱者的忍功一流。數據指男隱者佔七成,隱君子低調,實在比怨婦型的婆媽八公易相處。隱蔽自有一股深沉魅力,在這個風頭躉太多的所謂國際都會,曉得隱蔽好處的男人只嫌太少。你有運碰上一個,值得為他生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