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 - 李純恩

醬油 - 李純恩

中國菜,真的離不開醬油。
沒了醬油,一道菜難免失色,繼而失香,最後失味。色香味精要盡去,一道菜也不成菜了。
或者你會說,光是油鹽,也可以做出很好吃的菜,這沒錯,但如想菜式豐富,一桌菜有起色,少了醬油就不行了。
上海人口味重,做菜要求「濃油赤醬」,那就一定不能缺了醬油。從最基本的紅燒肉,到響油鱔糊、八寶辣醬、草頭圈子、冰糖元蹄、鍋燒河鰻──缺了醬油,沒有一樣成得了事。
就算清淡的廣東菜也一樣,清蒸海魚是廣東人獨步單方,但一條魚蒸得再如何出神入化,沒有醬油調的鮮汁,那也不像話。

中國廚師,一天都離不開醬油,離開了醬油,一天廚師都做不了。
中國人這麼喜歡醬油,對醬油的要求也就特別高。質量好的醬油和質量差的醬油,在味道上也有天淵之別。這一點,西方人很難明白,曾經有一個美國人跟我一起站在超級市場的調味品貨架前,指指點點問:「這是甚麼?這是甚麼?」我回答:「醬油,醬油,醬油。」
美國人很驚訝,他當然不明白醬油之中,有那麼大的學問。
在我小時候,上海人把醬油分為兩類,一種叫「紅醬油」,一種叫「白醬油」。前者就是「老抽」,負責起色,後者就是「生抽」,負責起味。現在,上海人也說「老抽」和「生抽」了,再說「紅醬油」「白醬油」,反倒不時髦了。
柏楊把中國文化罵成「醬缸文化」,稍嫌嘩眾。若說成「醬油文化」,倒是實情,中國人,哪一個不是吃醬油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