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動的海港 - 吳靄儀

靈動的海港 - 吳靄儀

參觀太古地產在太古廣場的展覽「海港整體理念」,以維港為中心的港九發展模型,令我想起倫敦泰晤士河的兩岸,以及夾岸的文化場館、歷史建築、草地河堤。自古以來,倫敦的活力都在一條河上,多少王公府第,商用樓房都是沿河而築,伊利沙伯一世、商賈平民以至騷人墨客,乘船搭渡往還;近年發展,更將沿河舊貨倉地帶翻新,建成公寓、食店、商場,營造出新舊同體、享受優越文化悠閒的氣氛。英資的太古,不知有意識還是不自覺地,把這個意念應用到越來越像一條河的維港來。

不符政府規定要的天篷的條件,是這個設計被否決出局的原因,但也正因如此,這個設計的西九部分也變得份外清秀輕盈。據場刊所示,概念是把西九龍興建成一個30公頃的海港公園,把文娛設施、海天廣場等設置其間。我喜愛設計中丘陵起伏的綠茵,可從地面漫步而上,給人自由開放,海闊天空的感覺,遠勝粗俗的千噸鑲鑽硬殼壓頂。模擬的私人住宅區,採用了淺水灣著名大廈的曲線、開窗形式,令後排建築也能穿窗看到遠景,沒有「唯我獨尊」的屏障式商廈那股霸道。都市樓房密集,為鄰居設想的設計份外值得鼓勵。
宣傳的一個焦點,是設計西班牙古根漢博物館的名建築家法蘭克蓋瑞所設計的香港博物館大樓。建議中,這座大樓位於天馬艦,面對海港,不規則的波浪形透明玻璃幕牆,像玩具又像蠶繭,甚為有趣,但最吸引人之處是它的通透輕盈感。走馬看花,片面觀感不足以決定一個發展設計是否可行,然而,主觀而言,我寧願維港兩岸多一點文化的靈氣,少一點財富的炫耀。這個展覽已做到了讓大家再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