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的美國商會月初公布其對會員在去年進行的年度調查結果,其中一項最惹人關注。調查發現有百分之二十六的成員指出,東歐已成為它們投資的首選地區,在○三年則只有百分之十三。
過去四年,德國經濟經歷了兩次衰退。剛公布的二月份失業人數,又創出了二戰以來的新高。德國經濟今天遇上寒冬,是長年累月干預市場運作,推行高稅政策以支付龐大政府開支的必然惡果。更重要的是前蘇聯解體後,世界經濟的局限條件起了重大變化,令德國的競爭力今非昔比。
在前蘇聯的強權下,中東歐國家實行計劃經濟,結果弄得一窮二白。前蘇聯解體後,這些國家紛走上自由市場之路,發展開始漸有起色。又為了追回昔日在計劃經濟時代下所浪費的時間,並為了吸引外來資金,這些中東歐國家,均想方設法推出有利經濟發展的政策,這其中又以稅收政策最突出。
以匈牙利和史諾伐克(Slovakia)兩國為例,其利得稅率分別只有百分之十六和十九,比起高稅率的德國這些國家優勢明顯。資金大量地從德國跑到這些低稅國家投資,自然就不難明白。為扭轉這局面,以德國為首的高稅國家曾試圖在歐盟成員國間引入利得稅下限,結果無功而還。
眼見資金不斷撤走,轉投到中東歐國家,可又不能運用政治手段要求其他國家提高稅率,回歸低稅的自由市場之路遂成為振興經濟的唯一手段。
德國總理施羅德最近建議,把利得稅從現時的百分之二十五下調至百分之十九,以便德國可以在吸引投資方面能與中東歐國家一較高下,加強其在這方面的競爭力。西諺中有一句說:「Ifyoucan'tbeat'em,join'em」(無力勝之則從之)。德國這次減稅,印證了這西諺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