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撰寫本文時,美國的FOMC會議尚未有結果,相信本文見報時,美國已公布是否再度調高利率,估計應如市場所料,格林斯潘會再度調高利率1/4厘。
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好像頗為頑固,由去年6月開始,不論當時美國的經濟是否轉弱,在每次FOMC會議中,格老也調高利率1/4厘,日前美國《華爾街日報》有一篇文章,討論到格老持續調高利率,會否引發美國出現另一次金融危機,該文名為「Isthetimingrightforacrisis?」可譯為「是否危機來臨的合適時間?」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資料,自71年至今,每次在美國加息周期的高峯,即在一輪持續加息期後,美國很多時皆會出現金融危機,例如1987年的股災、1994年美國橙郡破產及墨西哥金融風暴,以及2000年的科網股爆破等。
至於今次哪些地方會觸發美國金融危機?該文指出,這包括美國公司債券、美國樓市及按揭市場,最後便是金融類股份。根據過往經驗,筆者察覺當市場預期危機會來臨時,則危機大都不會出現,因為風暴通常是在投資者以為很安全、毫無準備時,才會突然出現,故筆者猜測,這次它可能會估錯,但投資者居安思危亦未嘗不是好事。
另一方面,該文談到在美國可能會引發危機的因素,例如樓市、按揭市場及金融公司等,筆者估計假若這些地方真的出現問題,相信屆時對滙控(005)在美國Household的業務亦會可能構成一定影響。
早前由於滙控及其他恒指成份股除息的因素,引致期指一度出現百多點「大低水」情況,例如上周二期指一度低水140多點,隨着這些股份相繼除息後,期指的大低水情況已明顯改善。今日是思捷(330)及恒隆地產(101)除息,由今日開始至本月底,暫無其他成份股會有除淨及除息等因素,故3月期指照道理不應再出現較大的低水情況,否則便有些「古怪」!在過去兩個交易日,港股的交投持續偏低,只得百餘億成交,通常港股經一段淡靜期後,便是大波動的來臨,看來各位讀者可能要「扣緊安全帶」。
筆者明日開始出外公幹兼度假,要到4月4或4月6日才再跟大家見面,其間有幸邀請到好友沈振盈兄拔刀相助,暫代筆者撰寫本欄,真是非常感謝!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