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爭議、西方批評,民眾要用人民力量推翻統治者,吉爾吉斯坦近日局勢,跟同屬中亞國家的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的和平革命異曲同工。
跟○三年的格魯吉亞和去年的烏克蘭一樣,吉爾吉斯這場危機由選舉爭議開始。在上周日國會選舉第二輪投票後,反對派在七十五席中只贏了六席,連有意在十月競選總統的前總理巴基耶夫也輸了,至於前駐英大使奧通巴耶娃等其他反對派領袖,更因曾在海外生活,連參選資格也沒有。
反對派高呼選舉不公平,有舞弊。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和美國也批評國會兩輪選舉不符合民主標準,都像在格、烏兩國舉行選舉時的批評。
反對派的群眾運動要搞得起,都需要一個被視為戀棧權力的反派角色總統。格魯吉亞有不肯下台的謝瓦爾德納澤,烏克蘭有想由自己人延續影響力的庫奇馬。吉爾吉斯總統阿卡耶夫雖曾保證會在十月大選引退,但反對派指他在國會的大批親屬友好會修憲或召開公投,延續他的權力。
格魯吉亞有「玫瑰革色」,烏克蘭是「橙色革命」,吉爾吉斯反對派起初叫這次群眾運動為「鬱金香革命」,示威者穿粉紅色絲帶為記,後來又叫「檸檬革命」,以交通燈的黃色來代表轉變。但吉爾吉斯示威群眾挾持官員的手段,比格、烏的和平公民抗命激進。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