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大學醫學院透過替換肝病人使用乙型肝炎疫苗方法,成功增加病人對乙型肝炎的抗體,減少換肝後肝炎復發機會。疫苗費用每年只須數百元,較傳統使用免疫球蛋白及肝炎藥「拉米夫定」分別需數十萬及近萬元為低,大大減輕病人及醫院的負擔。 記者:梁洵瑜
港大醫學院肝膽外科講座教授盧寵茂接受訪問時表示,本港去年有七十六宗肝臟移植手術,今年料手術個案增至九十宗,當中八成換肝病人是乙型肝炎患者,若不採取預防措施,換肝後病人血液內的乙肝病毒會破壞新肝的功能,在三至六個月內,乙型肝炎便會復發。
醫學界不斷研究在換肝後如何減低肝炎復發的方法,現時外國採用極昂貴的免疫球蛋白提升病人的抗體,但首年費用達二十五萬元;本港則採用乙肝藥物拉米夫定,每年費用約八千元,但仍有約一成病人復發。
盧寵茂表示,該系正利用一種抗原較高的乙型肝炎疫苗,為病人在換肝後注射,一年分期注射六次,至今已有十九名病人使用這種方法,結果一半病人能夠產生抗體,防止乙型肝炎復發。該種乙型肝炎疫苗的抗原較一般乙型肝炎疫苗為高,是為該些注射一般乙型肝炎疫苗後無法產生抗體的人士使用,每支約百多元。盧寵茂表示,病人一年注射六次,費用也只是數百元。
他表示,目前仍要觀察這種方法的長遠效果,但相信能有效提升病人對抗乙型肝炎的能力,減低復發機會,長遠病人或可免長期服食拉米夫定藥物,因為這種藥物長期服用會呈現抗藥問題,乙型肝炎病毒會出現變種,進食一年有一成四病人的肝炎病毒變種,三年更有一半病人的病毒會呈現變種。
另外,該系正研究不同方法減少換肝病人復發,包括為病人在換肝前檢查乙型肝炎病毒是否已變種,若已變種會處方另一種肝炎藥物,同時又考慮為捐肝者在捐肝前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令捐肝者產生抗體,當移植肝臟後可把抗體透過移植傳給受肝病人,這種過繼性免疫傳送有達七成病人可以在換肝後產生抗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