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里長城長又長,是聯合國列入保護的世界遺產。英國和德國現時亦計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把「歐洲萬里長城」列入世界遺產。「歐洲萬里長城」,說的是曾征服歐洲的古羅馬帝國用以防禦外敵、連綿不斷的圍牆、古堡和河堤,首階段包括英國的哈德良圍牆(Hadrian'sWall)和德國的林梅斯界牆(Limes),繼而是英國以至黑海範圍內所有古羅馬防衞網。
將古羅馬的防衞網列入世界遺產,英國考古學家邁爾斯認為對歐洲意義重大:「這計劃將為一個基本問題提供答案,就是古羅馬人為我們做了甚麼呢?答案很簡單,他們建立的防線界定了歐洲,這個計劃將慶祝現代歐洲欠羅馬人的債。」
德國考古學家薩默亦說:「古羅馬人定下的界線至今仍然影響我們,基督教在界線內取得更大進展,在界線的內外,你仍可看見教堂建築形式的分別。」
古羅馬開始建立防衞網,可追溯至公元九世紀,當時三支羅馬軍在現在德國的條頓堡林被擊敗,打破了羅馬軍戰無不勝的神話。當時羅馬人在帝國邊界周圍興建了強大防衞網,工程艱巨,因為這些邊界地區滿布樹林,可遭敵人夾擊,正如電影《帝國驕雄》開場一幕的戰爭場面。
羅馬人最後成功在萊茵河和多瑙河之間的天然屏障興建圍牆和城堡,在愛爾蘭和北海之間興建哈德良圍牆,以封鎖羅馬帝國的北部邊界。邁爾斯說:「事實上,這歐洲首次統一和保持在固定邊界內。」
根據這種歷史意義,林梅斯界牆和哈德良圍牆不但是防衞網,還象徵帝國的強大,跟中國的萬里長城有異曲同工之妙。自從哈德良圍牆成為世界遺產,標誌這些防衞網在世界歷史中的重要角色得到認同。幾年前,德國決定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考慮把德國林梅斯界牆也列為世界遺產。教科文組織已要求他們再申請,並在申請中加入哈德良圍牆。英國《衞報》
羅馬帝國是古代幅員最遼闊的西方超級大國,傳說在公元前七五三年由兩名兄弟建立,經歷了帝制和共和制,後來集大權的凱撒遇刺身亡後,奧古斯都在公元前二十七年稱帝,史家公認的羅馬帝國在這時誕生。
在全盛時期,羅馬帝國版圖從英國、德國延綿至北非和波斯灣,中央政府強而有力,以修建大型道路和水道工程見稱,後來卻分裂成拜占庭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又屢遭北面和東面異族入侵,內部受多次人民起義所困,最後於公元四七六年覆亡。
《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