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這個星期才是美國聯儲局議息的時間,但上周香港各大銀行已經急不及待要加息,普遍加幅0.25厘,而銀行存款活期利率也由0.01厘大幅增加到0.25厘,升幅達24倍!因為基數甚低,因此只要略為加息,其增幅可以很誇張。
其實由去年開始,市場已經預測香港會進入加息周期,而美國早已在去年進行了多次加息。因為聯繫滙率的關係,原則上港息與美息應該是相若的,但因為香港銀行體系資金充裕,而市場又傳聞人民幣會升值,因此香港銀行體系有大量結餘,資金缺乏出路,造成息口偏低。
但近日這情況已改變,資金每周數以億元計地流走,銀行體系結餘只剩餘三數十億元,而最明顯的情況就是隔夜拆息一度升至2厘以上,反映銀行融資的成本大增,這成為是次加息的主因之一。
如果美國在本周再加息,相信香港可能要再跟隨,而因為美國息率尚比香港息率高的關係,不排除香港還要再加,以追貼美國息率水平。最優惠利率(P)由5厘升至5.25厘,如果再加的話,今年高見6厘或以上也有可能,而最直接受到影響的,是那些以浮息借款,又或者做了樓宇按揭的市民。
可幸的是,現時樓宇按揭的息率是「P減」而不是「P加」,普遍樓宇按揭的息率,在P-2以下,所以就算是加息,供樓支出所增的部份亦不會太多。
現時普遍家庭按揭供款佔入息比率多在三至四成左右,所以仍有一定空間可以應付。但打算置業的市民便要注意息口對供款及樓價影響,不應購買超越自己負擔能力的物業,以免息口再上升之時,供款會負擔不來。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