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削減政府開支是滅赤關鍵 - 何洋

蘋論:削減政府開支是滅赤關鍵 - 何洋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阿仙那(A.Alesina)和其研究夥伴,一九九七年在國基會的官方學術期刊發表了一篇對本港財赤狀況很有參考價值的文章,名為〈經合組織成員國的財政擴張和調整〉。
該文章探討的一個主要問題是,要妥善解決一國的財政赤字,不同財政調整政策在成效上是否存有差異。答案是肯定的。兩位教授在研究經合組織內二十個成員國,在一九六○至一九九四年間的滅赤經驗時發現,大部份滅赤的成功例子靠大刀闊斧削減公共開支達致(佔成功案例的百分之七十三),而不是藉加稅來解決。
研究亦發現,政府在甚麼方面壓縮開支亦對滅赤計劃的成敗有影響。在滅赤成功的案例中,開支的削減主要集中在公務員的薪津和社會福利開支上。兩位教授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成功的財政調整(滅赤計劃)主要透過削減社福開支和公務員的薪酬與編制所達致,不成功的財政調整則主要以增加稅收為重心,而對社福開支和公務員的薪津不動分毫,甚且增加。」
回頭看香港,即便每年政府在公務員薪津的開支佔經常性公共開支的三分之二,可我們卻仍未能大幅削減這方面的開支。當中障礙除《基本法》第一百條外,前特首董建華先生近日辭職,在穩定壓倒一切的大前提下,政府為要籠絡公務員,也就更加不會觸動公務員的利益。這傾向在財政司司長剛發表的財政預算中很清楚地反映出來。
本港近年的社福開支不斷增加,在新一份財政預算內,這方面的開支不降反升,加上近年本港要求推行民粹主義政策的呼聲高漲,欲在這方面節省支出亦絕不容易。
循此思路看,若政府不能在公務員薪津和社福開支方面加大削資力度,滅赤目標恐難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