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巿是內地金菇(內地稱金針菇)罐頭的主要產地之一,但當地一些不法商人為了令產品有更好「賣相」和延長保質期,在加工金菇時違禁使用「吊白塊」(甲醛次硫酸氫納)和工業鹽,而且殘餘的防腐劑嚴重超標,人食後可引致中毒甚至致癌。當地質量監督部門已封存和扣押了近一千八百箱有問題的金菇罐頭。
中央電視台《每周質量報告》報道,在北京巿一些農貿批發巿場上有售的金菇罐頭,商標上標註的保質期為一年,但銷售商指罐頭實際上可存放兩年,且金菇的顏色格外金黃發亮。記者到這些罐頭的生產地徐州巿三堡鎮徐村追訪後,發現原來生產商使用了對人體遺害極大的「秘方」。
在一家罐頭廠中,一名工人對記者稱:「金菇煮熟時顏色會變暗甚至變黑,用這種特殊配製的營養水,不僅可使金菇的顏色變得光亮好看,而且保質期也會更長。」這些「營養水」,其實是用防腐劑苯甲酸鈉和工業鹽等配製而成,金菇用「營養水」灌裝好,再經過高溫蒸煮,簡單包裝後便出廠了。工廠老闆對金菇的加工方法不願多談:「就跟黑道(規矩)一樣,不能多問。」
在另一家工廠,工人用開水溶化「增白劑」,然後給煮好的金菇灌湯裝瓶。工廠老闆承認,「增白劑」其實是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吊白塊」:「不用這種東西不行,它(金菇)不能白。」還有一家工廠,工人在金菇上灑上主要用於印染、造紙的工業保險粉,又使用工業琉璜熏蒸金菇,用來漂白金菇。
國家質檢總局巿場准入處副處長馬富祥表示,罐頭食品因經過高溫滅菌,根本毋須添加任何防腐劑,苯甲酸鈉在罐頭中是不許使用的。工業琉璜和保險粉雖可用於食用菌加工,但在食品中的殘留量不得多於百萬分五。
中央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