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子健 公共事務顧問
董建華下台本應是喜劇,但這齣劇愈演愈差勁,現在人人都可以預測中集的劇情,就是曾蔭權會在毫無對手的情況下當上新的特首。至於下集,結局如何暫難預料,但未來兩年的下集,肯定是還有特首夢的人,不斷明批暗鬥曾蔭權,引起陣陣政治波瀾。
種種迹象顯示,市民對特首換人這齣劇已不感興趣,因為劇情既不懸疑,亦無令人興奮之處。更重要的是,台上主角隨意扭曲事實真相,還要侮辱一般市民的智慧。大家與其看這樣一齣爛劇,不如看戲味較佳的電視連續劇或者荷李活電影。
人事轉變一切已定,是中央政府已經主導香港政局的結果。一些評論者過高評估中央政府的能力,認為一切發展已在中央政府估算之中。這種觀察流於過度簡單化。
從董建華繼任人任期應該是兩年或者五年的爭論可見:中央政府對香港情況的掌握和估計,未必如很多評論者那麼高。
發展到今天,一般評論相信,新特首任期兩年是中央一早已確定的立場,但表面證據並不支持這種分析。
過往中央就一些法律問題已有定見時,會由一批所謂護法發動輿論攻勢,並對本地親北京人士先落實政策,策動他們作出輿論配合,雷厲風行、泰山壓頂,使港人知道不必辯論,從而被動地接受中央的立場。
但這次有關繼任特首任期是兩年還是五年,親北京陣營明顯亂作一團。因為過往特區政府一向把任期定為五年,政黨以外的親北京人士開始大多維持這個立場。但特區執政聯盟內的兩個主要政黨民建聯及自由黨對曾蔭權做特首都有保留,才由於政治考慮提出把任期削為兩年。
有評論認為是中央刻意讓不同意見先百花齊放一段日子,使社會有秩序地接受兩年任期的結論,但這樣做對中央以及其要「轉軚」的支持者沒有甚麼好處,看不出中央為甚麼要這樣做。
此外,繼任特首只有兩年任期,會使未來兩年香港政局難以穩定。中央如此重視香港的穩定和團結,照道理不會特別偏好兩年任期。
從事態的前後發展綜合分析,中央可能在較早時,已有撤換董建華之意圖,但一方面要確定曾蔭權是否可靠,另一方面要等董建華的原來伯樂江澤民在中國政壇全面引退。
我相信中央原來不是刻意把新特首任期定為兩年,而是因為突然為意選舉委員會任期在今年七月結束,政協大會又開鑼在即,所以中央在二月匆匆拍板,連本港的親北京陣營未收到明確傳達前,消息已經出街。
無疑,中央對治港的信心比以前強,亦藐視本港的親北京陣營的能力,愈來愈傾向在北京拍板,然後等待香港社會自然配合。但這種遙控或管治相當粗糙,所以在任期問題上,出現了本港親北京陣營的強力反彈,才再拍板為兩年,但各方政治力量一來傷了感情,二來消耗了公信力。
中央有舞動指揮棒的能力,但過高估計這種指揮所能奏出樂章的質素,是膚淺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