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優勢鞏固旅遊業

金融優勢鞏固旅遊業

梁嘉銳 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訪問學人

最近,三藩市的旅遊局公布了二○○四年度,三藩市遊客(包括國內及國外)的統計數字,有關報告在一些地區報章中刊登。他們發現,遊客的總數和總消費數字都有明顯上升,但是,商業訪客的比例卻在下降。在酒店行業中,利潤較高的,其實是商業訪客、舉辦會議等項目。當局更詳細列出不同項目中(包括治安、食物、交通、建築等),遊客喜歡及不喜歡的比例等。
這使筆者想起最近與一位美國經濟學者的對話。他說,和以前相比,香港的維港好像已被填平。這位經濟學者周遊列國,卻居然記得香港的維港,可見維港的確是世界級的景點。
香港回歸以後,特區政府希望發展旅遊業,作為主要的經濟支柱之一。但是,我們又有多少研究,試圖了解遊客的喜好呢?當然,遊客來香港,一般有多個目的。所以,若香港突然有些景點消失,很多遊客還是會來的,但逗留時間及所花金錢卻可能不一樣。問題在於,我們對這些的了解有多深?

請容我多舉一個例子說明。最近與一些美國朋友談起,他們說,佛羅里達州的迪士尼樂園,比南加州的大多了。所以,除非時間不容許,或者周轉不靈,否則,他們都不願再去加州的那一個。像主題公園這類遊客生意,佔地大小有很重要的影響。如果旅客一次不能盡興,或者更可以吸引他們再到訪。但香港恐怕沒有這方面的優勢。如果要吸引遊客到訪,相信要多花腦筋。
當然,所謂旅遊生意,還包括商業會議這一類活動。這方面,香港面對的競爭可能更大。筆者與很多外國經濟學者聊天的印象是,香港,他們已經到訪過了,他們現在希望多了解內地,不論是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或者像長江沿岸這類地方。

香港現時還有些優勢,包括懂英語的人較多、公共交通較方便、酒店的定價較有彈性等。但是,光有這些還不夠。我們應該要進一步開拓以「香港作為內地旅遊踏腳石」這一點。在香港通往內地的飛機航班可以大幅增加之前,我們或者要多動腦筋,例如怎樣利用陸路及海路,構思一些來往香港及內地某些重要地點的短程觀光團。更重要的,可能是透過與內地有關單位的協商,讓國內更多資產──股票、債券,甚至是衍生工具,又或者某天某內地城市成功發展出「樓宇抵押投資工具」(mortgage-backedsecurities),可以在香港上市買賣。這樣,以金融中心的優點去鞏固旅遊生意,或者可以多吸引一些商業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