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周公布的1月資本流動帳錄得歷來第2高的915億美元資金淨流入,較去年12月修訂後的607億多出5成有多,亦足以填補同月貿赤缺口有餘。無怪乎充份掌握資訊的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早前對經常帳赤字漫不經心,只表達了對美國預算赤字的憂慮。
不過,綜觀美國1月貿赤創下583億美元的歷來第2高水平,以及上周公布的去年第4季經常赤字擴大至1879億美元而再度改寫了紀錄新高,可見美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續見惡化,故我對美元後市的看法仍維持「悲觀」不變。
流入美國的資金較預期多,但這並不表示美國經濟可以因而鬆一口氣,因為流入資金就好比我們的銀行透支戶口,雖然暫時仍足夠美國國民繼續揮霍,但要是不改變用錢的習慣,額度遲早亦會有耗盡的1天。負債若愈來愈大,美國經濟日後必須為此而付出代價,尤其是美元資產不可能長期維持吸引力,回報一旦放緩,便會遭受投資者唾棄,屆時美元便會岌岌可危。
上周有1則花邊新聞,便是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稱預測美元走勢極為困難,故不建議老年公民把資金投資於滙市。格老指出,聯儲局花費了大量資源在研究和預測美元的方向,但成功的或然率仍不比擲毫為高。老謀深算的格老亦大呼滙市難賭,由此可見,一般散戶投資者要在滙海中賺錢甚至求存,絕不是1件容易的事。
我的忠告仍是,滙市投資者必須衡量自己可承受風險的能力,尤其槓桿比率絕不宜太大,以減少風險。此外,在入市前不妨問問自己,現價位開盤,目標可以看多少點子,止蝕位又有多遠,評估過值博率,然後再決定應否入市未遲。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