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代表全港英文中學的英文中學聯會昨舉行會議,八十九名來自五十間英中的校長及老師討論中學語言政策及升中派位機制,會上即席進行問卷調查,超過五成英中代表認為學校收取七至八成可用英語學習的學生,即可成為英中,較教育統籌委員會所定的八成五為低;五成八代表亦表示即使英中某一學年不達標,都應獲三年時間作改善,如果屆時仍未達標,才要求它「落車」轉為中中。
英中聯會主席樓曾瑞會後批評,教統會的報告指全港小六生中有四成,即三萬多名學生可用英語學習,但現時全港百多間英文中學只能提供二萬多個學位,餘下的一萬多名學生需被迫入讀中文中學,此做法絕不公平,「我認為政府唔應該迫英中落車之餘,更應增加英中數目,等呢四成學生都可以用英文學習。」
出席會議的聖公會曾肇添中學校長湯啟康亦批評,教統會的建議令學生只能學會「啞巴英語」,「學生如果只係上英文堂先接觸英文,就學唔到點用英文嚟處理知識,會變成識睇、識寫,但係唔識聽、唔識講英文。」香港將在全球化過程中,英語愈來愈重要的情況下失去競爭力。
樓曾瑞指近年很多教育政策,如三三四學制等紛紛出籠,若實行時間太相近,老師及學校將無所適從,故超過六成與會代表認為應在二○一○年或以後才實施新的語言政策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