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基督教服務處估計,本港十至二十四歲青年中,有六千多人被界定為長期沒有讀書及工作的「隱蔽青年」,他們主要來自低下階層,長期躲於家中。有精神科醫生擔心,這類青年自信心低落,又少與人接觸,長遠精神健康會受到損害,建議應協助他們重新投入社會。
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黃昌榮昨在一個青少年問題研討會上指出,「隱蔽青年」是指長期沒有讀書及工作的一類青年,他們多躲於家中,日以繼夜與網絡遊戲、床鋪及電視等為伴,活於自我世界中,與其他人及社會疏離。
基督教服務處根據在三十六間中學所取得已離校「隱蔽」學生的數字,再以本港青年人口比例計算,估計本港約有六千多名這類「隱蔽青年」。為協助這些青年,該會去年十月特別成立「上門追擊隊」,提供上門輔導及訓練服務,至今已就三十多個個案作出輔導。
「上門追擊隊」分隊隊長高佩怡說:「見過一位十九歲嘅青年,佢好依賴媽媽,簡單到好似填表都要媽媽幫手,遇到唔開心嘅事甚至會打牆、喊同發脾氣。」青山醫院精神科高級顧問醫生梁崇斌則稱,這類青年自信心低落,長期與社會無接觸,會影響精神健康,故應協助他們建立信心,重新投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