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缺利好因素港股露疲態

實戰理論:缺利好因素港股露疲態

上周提到勝不驕的道理,其實最主要是想帶出一個問題,就是投資市場瞬息萬變,過往的成功並不代表將來的成功。同一個看法、同一套理論,放諸不同的環境情況,結果並不一樣。
至於敗不餒,是成功的主要元素,關鍵只在於要知道敗在何處,用積極的態度找出自己出錯的原因。故此,單純是不氣餒是沒用的,檢討與改進才是正路。正如早前港股下跌,很多人歸咎於受外圍跌市所拖累,不承認自己看錯市是忽略了宏觀的經濟因素。要知道資金流向的衝擊力不能小覷,游資的投資策略是以環球大局來作分析部署,當中涉及機會成本的估計,以及比較不同市場的相對吸引力。香港經濟基調好,藍籌業績佳,但並不代表14000點的港股就有吸引力,若然有其他更佳的投資機會可以作為替代品(Substitution),資金也會沽港股轉而流向其他投資市場,從而達到利潤最大化(ProfitMaximization)。

向下突破機會較大
正如近期的港股,業績公布期近尾聲,藍籌股大多能交出好成績,港股依然停滯不前,何解?道理很簡單,因為港股相對於其他外圍股市不算便宜,這是相對而言的。當前的港股能否再持續上升,視乎來年的企業盈利表現,這已是一個不明朗因素。而油價及息率則是尚未反映的利淡隱憂,特別是港美息差的扭曲現象,更將是觸發資金外流的致命傷。
本地投資者主觀願望當然認為港股值得投資,但環球資金的看法未必一樣,因為可選擇的投資機會實在太多,除非恒指能回落至吸引的水平。
回看大市,升不上也跌不下,但筆者相信突破快將出現。圖表形態明顯出現疲態,繼續升不上的機會較大,隨之而來的應是再進一步下試低位。
上周五多間銀行加息1/4厘,顯示香港加息周期正開始。市場上有評論認為快點加息是有利因素,因為會令不明朗因素消除。此論點筆者不敢苟同,皆因加息前港息是落後1.5厘,本周二聯儲局再度議息,香港所加的0.25厘,並未有解決息差問題,對港股來說反而是不利。
總括而言,面對現時的市況,市場已缺乏利好消息,而利淡因素卻逐步浮現,散戶實不宜輕舉妄動,還是保留實力,認清形勢才作部署。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