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等歷史作結論 - 李怡

李怡專欄:等歷史作結論 - 李怡

董建華辭職,梁愛詩含淚說,尊重董的決定,相信歷史會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價。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說,董建華過去七年來所作出的貢獻,「歷史會有公正的結論」。
為甚麼中央領導人及秉承中央意旨的梁愛詩,不說(現在的)社會對董伯已有公正的評價呢?何以要等「歷史」去「公正評價」呢?等「歷史」作評價,就意味着現在的社會評價不怎麼樣了。
………………………………
內地報章在報道溫總的記者會時,刪去了對董建華「歷史會有公正的結論」這一句。《紐約時報》說,這一句意味着今天被指犯錯的官員日後可能獲平反,暗示董非因健康理由辭職,而是因犯錯而下台。
講這句話,與刪去這句話,透露的玄機是:「董的下台有不可告人之處」。
………………………………
署理特首曾蔭權說,有意就新特首任期兩年提出訴訟的人士,要考慮市民的願望,不要「無風作浪」。
香港是法治社會,是「法的統治」,法律條文大於一切。市民願望,中央願望,某些好心人的願望,都不應是考慮的依據。
新特首任期,《基本法》條文已有明訂,特區政府去年也表示「不會有例外情況」。現在,「無風作浪」的是中央及御用的內地法律學者。
………………………………

大律師公會逐點反駁律政司司長梁愛詩關於新特首兩年任期的法律觀點,可說是理據充份,極具專業水準,也顯得梁愛詩的法律水平實在不堪擔任律政司司長。
筆者前幾天聽了梁愛詩的談話,覺得不大妥,但卻想不到問題在哪裏。香港大律師公會的逐點論列,果然不同凡響。關心香港法治的人士不可不讀。
………………………………
曾蔭權民望急升達七十點四分,與董建華最後一次民調相比,高出二十二的五分。
曾既是「港英遺臣」,接署理特首一職後又表示不會放棄英國爵銜,市民的反應除了長期以來對董的厭倦與無奈之外,恐怕還帶有一點點政治上「懷舊」的情意結。但緊隨着的「二五之爭」,將會是曾蔭權置身於習慣法治的香港市民與習慣人治的中央的夾縫中,一個重大的考驗。
………………………………
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總理溫家寶、國台辦副主任王在希、外長李肇星,都一個口徑說這是促進兩岸關係發展、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法律。但美國、日本等國家都認為這是授權對台動武的法律。連主張撤銷對華軍售禁令的歐盟,都認為這個法律對推動軍售解禁增加了變數。
中國認為是和平之法,世界各國咸認為是戰爭之法。究竟是中國與外國對戰事與和平的觀念相反呢,還是中國還未與國際社會的法律概念接上軌?
………………………………
駐北京的某國外交官,在收到中國外交部送去的《反分裂國家法》的文本後,私底下笑稱,中國對法律的概念可能還是不太瞭解,《反分裂國家法》整個看起來根本就不太像法律。
其實只是中國把過去的政策以「法律」的名義重複宣示而已。
許多國家,包括多數台灣民眾,並不看重這個「法律」,因為他們知道「法律」在中國,並不具有法治國家的至高無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