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10幢37戶 總成本一億<br>灣仔80年唐風舊樓改建「藝術樓」

涉10幢37戶 總成本一億
灣仔80年唐風舊樓改建「藝術樓」

【本報訊】市區重建局斥資一億元,首次將灣仔多幢具有唐代建築色彩的唐樓改建成「藝術樓」,租給從事文化藝術創意產業經營者,以推動文化發展。市建局執行董事林筱魯表示:「可能會做展覽、陶瓷甚至食肆都可以,但要同文化藝術相關。」
在二十年代落成的十幢唐樓位於灣仔茂蘿街及巴路士街,有充滿唐代色彩的瓦片屋頂、磚木地板及窄小門口;再加上西方的露台設計,糅合了中西建築特色。部份單位因沒有廁所,至今仍保留「倒夜香」傳統。古物古蹟辦事處將這批唐樓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物。

供文藝產業經營者租用
林筱魯昨公布該項重建計劃表示,茂蘿街的六幢唐樓會改建為一萬八千平方呎的藝術樓,其八十多年歷史的外牆則會保留;位於巴路士街的四幢較殘舊唐樓會拆卸,改建成一個面積三千平方呎的花園,預計在○七年完工。整個項目總成本為一億元,涉及三十七戶共十個業權。
改建後的藝術樓有二十個,每個逾六百平方呎的獨立單位,供從事文化藝術產業經營者租用。不過,市建局沒有回應租金計算方法,只是說「有啲團體可能會畀多啲」。
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成員胡恩威希望搬入藝術樓,但擔心租金貴過現租用的牛棚書院,因此希望政府給予資助。文化評論人梁文道贊成計劃,但希望發展藝術樓時加入文化藝術界及灣仔區居民意見,否則會變成「空降藝術」,對推動文化藝術發展沒有幫助。
對於要離開這古迹,租戶及商戶都表示可惜。在茂蘿街經營飯店的盧先生表示,二十多年間看盡灣仔區變化,他更含淚說:「以前呢度好多舞廳、大牌檔同桌球室,好熱鬧,𠵱家就變咗商住中心,好唔捨得啲食客同街坊。」租住茂蘿街唐樓十多年的陳先生亦稱「唔捨得」,希望獲賠償後在灣仔區另覓居所。

樓高四層的「藝術樓」會保留原有建築物外貌,毗鄰是一個面積達三千平方呎的花園。 市建局設計圖片

灣仔茂蘿街六幢唐樓將改建成「藝術樓」,具八十多年歷史的外牆全部保留。

原區居住
吳婆婆(受影響租戶):「住咗十幾年,梗係唔捨得啦,希望可以原區搵番個單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