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股市受壓 全球經濟添隱憂<br>油價挑戰58美元

亞太股市受壓 全球經濟添隱憂
油價挑戰58美元

【本報綜合報道】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昨天突破每桶57美元,連續第2日創出歷史新位,反映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前日的增產決定未能冷卻油價升勢,可能促使油組在短期內再度提高油產。

紐約4月份原油期貨價格高位曾見每桶57.50美元,升1.04美元(1.84%),是紐約期交所在1983年推出原油期貨合約以來最高;接近紐約市中段報57.00美元,升0.54美元。倫敦4月份布蘭特期油價格昨天最多曾升1.35美元(2.46%),至每桶56.15美元,亦創紀錄新高;尾市報55.75美元,升0.95美元。油價急漲原因是美國上周汽油庫存大減,以及油組增產未能紓緩市場對石油或供不應求的憂慮。
港府經濟顧問郭國全認為,油價高企對本港經濟直接影響不大,因為本港為服務型經濟,能源價格只佔本港總開支成本2%;反而油價高企對全球經濟影響,特別是出口市場歐美國家的經濟,以至間接影響本港的出口業務,這方面更需小心觀察。此外,油價高企對市場心理影響較明顯,而股市滙市因此產生的波動需要關注。

郭國全:港影響不大
石油輸出國組織主席薩巴赫表示,假如油價升勢不止,油組可能在下周初開始討論是否再度增產;若油組最後決定進一步增產,最早可望在4月付諸實行,沙地阿拉伯和科威特會負起大部份增產責任,因為只有該兩國有能力迅速提高產量。
油組周三在伊朗伊斯法罕舉行部長會議後達成協議,決定每日增產50萬桶,即時生效,並同意若增產後,紐約期油價格仍無法回落至每桶55美元以下,油組可進一步每日增產50萬桶。

油組或再增產壓升勢
薩巴赫說,迄今為止,石油市場供應仍充裕,每日再增產50萬桶或意味出現過度供應的情況,但油組仍需為穩定油價負起責任。
中國等亞洲新興經濟體對石油需求持續殷切,而大部份油組成員國的增產空間已十分有限,投資者預期油價將繼續上漲。法國興業銀行一份報告指出,目前油市主要受市場恐懼心理驅動,而非基本因素。
亞太區大部份主要股市指數昨天下滑,只有菲律賓和馬來西亞股市靠穩,因市場關注油價創新高會打擊消費意欲。

日出口股成重災區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亞太區指數昨天在東京尾市跌0.7%,報103.55,但能源股分類指數逆市升。倚賴石油進口地區的股市受壓,其中南韓股市跌幅最大,綜合指數跌1.32%,收報980.05;日本日經指數跌0.82%,收報11775.50,電子和汽車股沽壓重。分析員說,由於高油價不利美國消費開支,投資者暫不宜沾手亞洲出口股。